黃文輝 黃 冠 (重慶云陽教師進修學院)
2018年5月,新修訂的《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簡稱《規程》)正式公布。《規程》對圖書館的建設、配備、管理、應用、培訓都做了明確的要求,較之2003年頒布的《規程》,要求更高,內容更具體,目標更明確,其中特別強調:圖書館應以全開架借閱為主,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間創新書刊借閱方式。教學期間,每周開放時間不得不少于40 小時。同時要求,課余時間、節假日、寒暑假都要向師生開放。
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和教育均衡化政策的落實,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從室舍條件到圖書數量,從經費投入到管理手段,都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同本世紀初相比,中小學圖書館從無到有、從簡陋到達標,基本上解決了硬件不足的問題。但在服務教學、發揮效益方面,同政府的要求、人民的期望,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必須引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高度重視。
1.重硬件建設輕軟件管理。各地學校在建設圖書館項目時,硬件建設都是向高標準看齊。《規程》規定的設施設備如書柜書架、閱覽桌椅、借閱臺、報刊架、計算機、文件柜、陳列柜、借還機、打印機、掃描儀等設施以及安全監測等相關設備一應俱全,全部達標,其建設標準一點兒都不亞于專業圖書館。中國圖書館學會中小學圖書館委員會秘書長駱桂明在媒體上撰文稱:現在的中小學圖書館不但外形美觀大氣,而且內部設施也齊全先進。書架排列有序,圖書數量豐富,期刊種類繁多。教師閱覽室、學生閱覽室整潔明亮。館內布置溫馨舒適,不僅碼放了軟包小矮凳、移動登高臺,甚至還設置了“小書吧”,昂首樓外風景如畫,低頭書籍心馳天涯。[1]條件如此優越,但由于中小學尤其是中學課業負擔重,升學壓力大,學生在校期間基本無時間去圖書館,因此,圖書館的使用效率非常低。據對渝東北某縣調查統計,全縣124 個中小學圖書室(館),平均有效開放率不到50%,大部分時間是鐵將軍把門。圖書室上座率、圖書借閱率不到20%,半數以上的圖書借閱率為零,學生年均借閱書刊不到10 冊,圖書館在育人與教學等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據調查,不少中小學圖書館的管理手段非常落后。在管理體制上,絕大多數中小學圖書館沒有設立館長,筆者調查的100 多所中小學校,全都沒有設立館長,更沒有設立閱讀指導機構,也沒有制定圖書館建設發展規劃。在圖書的采購上,隨意性非常大,《中小學圖書館藏書分類比例表》沒有得到執行,書報訂閱毫無制度可言,完全憑校長或者圖書管理員的喜好。筆者調研的一所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圖書室訂閱的60 余種報刊中,有多種報刊是多份,其中《參考消息》就訂了45 份,但卻沒有1 份《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人民教育》等教育報刊。書報的訂閱不僅結構不合理,也不符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浪費了寶貴的教育資金。學校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中很少有專業的圖書管理員,多數是從教學第一線退下來的老弱病殘者和從社會上招聘的臨時人員。筆者所在縣的124 個中小學圖書館(室),沒有一個圖書管理員具有圖書館學專業背景。
2.功能作用發揮不明顯。多數中小學尤其是西部貧困地區中小學的圖書室(館),是典型的“普九”圖書室(館)、均衡教育圖書室(館),建圖書室(館)的目的就是為了迎檢達標。迎檢達標后,很少有繼續投入。筆者所在的西部貧困縣,在迎接教育均衡驗收的2015 至2016年,年圖書經費投入150 萬元左右,校均投入1 萬元上下,而在2017年均衡教育通過驗收后,全縣中小學圖書經費投入不足40 萬元,校均投入3000 元左右,投入銳減。同時,已建成的圖書館很少開放。學校只在迎接檢查或者參觀的時候,才臨時開放圖書室、閱覽室,組織師生借閱圖書,形成圖書室、閱覽室很受師生喜愛的假象,而一旦檢查、參觀結束,圖書室(館)又是大門緊閉。常規開放不落實,圖書室(館)毫無價值可言,按標準建設的圖書室(館)成了標本,失去了應有的功能。
3.學生沒有成為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有的學校規定,圖書室(館)只對教師開放,而學生必須有條件地到圖書室(館)閱讀或者借書。據筆者對渝東北某縣中小學的調查,學生有圖書借閱證的學校占比不到兩成,其余超八成的學校學生都沒有圖書借閱證。有的學校雖然規定圖書館面向全校師生開放,但工作人員在中午、周末及節假日不上班,其余時間與學校的教學作息時間完全相同,這實際上就是取消了圖書室(館)對學生的服務。
1.轉變辦學理念,變升學教育為素質教育。中小學生沒有時間到圖書館閱讀書刊,其根本的原因是學生課業負擔太重,學校、教師、家長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不允許學生花時間去閱讀與考試沒有直接關系的書籍,因此,學校必須轉變辦學理念,提升辦學品質,不以考試分數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的唯一標準,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到圖書室借書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校園最美的風景線。要嚴格執行課程計劃,認真組織閱讀教學。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鼓勵師生閱讀,表揚獎勵閱讀先進個人、評選閱讀之星。要積極創建書香校園,有針對性地改進學生閱讀方法,讓閱讀成為學校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妥善安排教學時間,每天下午放學后,留一個小時的時間讓學生到圖書室借書閱讀,自由上網查閱資料、瀏覽新聞,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升。[2]山東茌平縣振興中學建立了開放式閱覽室,實行“陽光讀寫”工程,構建了基礎閱讀課、閱讀交流課、隨筆交流課,語文學科實行“3+2+1”的課時安排,既每周6 課時的語文課,其中3 課時處理教材,2 課時學生進行課外閱讀,1課時讀寫展示。該工程實施十年來,學生不僅讀完了課程標準指定的課外閱讀書目,而且還閱讀了部分古今中外名著,背誦了大量經典詩文。[3]
2.提高對圖書室(館)的認識,充分發揮圖書室(館)的育人功能。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指出:“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建立健全學校文獻信息和服務體系,協助教師開展教學教研活動,指導學生掌握檢索與利用文獻信息的知識與技能;組織學生閱讀活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因此,各級各類學校一定要改變對圖書館(室)的不正確認識,發揮圖書館(室)應有的育人功能和教學價值,讓圖書館(室)在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發揮作用。例如,結合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節日,重點推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主題文獻,通過征文、誦讀、講座、書評、報告會等多種形式,宣傳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不僅能激發學生閱讀傳統文化書籍的興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據媒體報道,有的中小學校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主動與學科教師合作,充分利用語言實驗室、音像設備、電子圖書館等常規的教學設施,讓學生在圖書館或電子閱覽室結合學科的教學要求,查閱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像、網絡資源等,幫助學生提高學業水平。如人大附中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就承擔了全校學生研究性學習、計算機教學、心理測試、文史教學、閱讀課及各種主題班會等多種教學任務,每周約23 課時,充分發揮了圖書館及圖書管理人員在德育、教學、科研等方面的作用。[4]
3.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能力。《未來圖書館:夢想·狂想與現實》的作者戈曼指出:未來的圖書館工作,就是以科學技術為依托,將新技術、新方法結合到現有活動與服務中的過程。但現實的情況是,各地的中小學圖書館,由于受人力、技術、資金的制約,信息自動化水平較低,基本上還處于人工操作的階段,新技術、新方法很少運用到圖書管理服務中,因此,提升服務能力,創新服務模式,是當前中小學圖書管理人員的重要任務。
江西省南昌二中圖書館,通過培養學生協管員隊伍,創新服務管理模式,促進了紙質圖書的流通。南昌二中是一所省級重點中學,從2008年就開始了全開架式的圖書借閱服務。每天中午和周日全天對學生開放,平均每天來館四五百人,但圖書館只有七位老師,每天的工作疲于奔命。學校圖書館通過招聘學生圖書協管員,讓他們協助老師進行工作,這樣,圖書館每天中午只需安排一位老師值班就能正常開放。南昌二中通過培養圖書協管員隊伍,不僅解決了圖書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而且提高了服務質量,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促進了圖書流通,值得學習借鑒。[5]
4.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的素質。列寧說:“圖書館員是圖書館事業的靈魂”。因此,中小學圖書館(室)要通過采取多種措施,提高圖書管理員的素質。首先,要建立嚴格的圖書管理人員準入制度。學校在圖書管理人員的選擇上,要堅決糾正把閑人、廢人、素質不高的人安排到圖書館工作的做法。各學校要合理確定圖書管理人員的編制,到高等院校的圖書館學專業招聘專業人員充實到圖書館管理隊伍中,改變管理人員的素質結構,對不符要求的圖書管理人員,要逐漸調離管理崗位。其次,加強館員的專業培訓。《規程》規定:“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基本的圖書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中學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小學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基于目前我國中小學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大多數不是圖書館學專業出身,而是從其他學科教師轉行而來的實際情況,提高中小學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當前,全國各地均普遍開展了中小學圖書管理員的培訓,但從調研的情況看,培訓時間短,培訓內容單一,培訓缺乏科學的質量標準,效果不盡如人意。最后,提高圖書館員的待遇。《規程》規定:“圖書館專業人員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圖書館管理人員在調資晉級或評獎時,與學科教師同等對待,并按國家相關規定享受相應的福利待遇”。因此,各學校對圖書管理人員,在待遇上不能低人一等,要堅持以事業留人、以待遇留人,讓大家在圖書管理的崗位上,事業有奔頭,待遇有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