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麗 (陜西咸陽市彬縣城關中學)
習近平針對新時代下的教育新形勢對教師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學校和教師已迫切感到自身的能力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距甚遠。同時,信息時代的到來,“終身學習”“學習型社會”等概念深入人心,教師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越來越認識到不能僅僅依靠職前教育,更重要的是貫穿教師整個教學生涯的繼續教育,加之,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校本研修在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改進傳統的教育方式,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諸方面,顯示出了極強的生命力。廣大教師將面對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和全新的教育情境的挑戰。在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的時代,教師本身的專業發展,不但是學校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更是學校教育內涵不斷提升的動力之源,是學生潛能發展和學校可持續發展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可以說校本研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校本研修的基本理念與教師專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校本研修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切實可行的途徑。
一方面校本研修強調基于學校且針對學校教育教學情境中存在的問題來開展研究性工作,進行教育實踐研討活動,研討的問題是從教育教學實際中歸納和總結出來的,而不是預設和推演的,要在學校真實的教學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所以,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都是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有效地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真正達到了知行合一。
另一方面,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來源于自己的課堂,而且不能離開課堂專門去學習和研究這些問題,可以說是“邊教邊研”,問題雖然帶有一定局限性,但卻有典型性,會直接影響自己的教學行為,決定教學效果,長期的小問題的堆積,直接影響著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
從終身教育的視角來看,培養自主成長型教師的過程,本質就是教師“終身學習的過程”。與職前學歷教育、職后進修和“校本培訓”等各種教師教育形式一樣,“校本研修”也是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校本研修能夠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空間,能夠更有效地促進教師持續“成長”。因此,校本研修理應成為教師自主成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校本研修無論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活動,還是作為一種教學研究機制,還是作為一種教師基本業務培訓方式,直接的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學校的實踐水平,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其核心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身心的健全發展,這是體現學校辦學水平的主要內容,去掉了直接的目的,校本研修的靈魂就不復存在,“學校為本”就成了空談。教師研修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看質量是否根植于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能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改善聯結起來,評判的最終主體是學校、教師和學生,而不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校本研修與教師的專業提升,其價值取向是一致的。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再提高,反映了校本研修的價值取向。校本研修作為一種教師繼續教育活動,其目的、內容的選擇和確定必然要反映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并貫穿于研修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之中。以校為本的研修,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和教師個人,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主體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升華、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障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校本研修強調圍繞學校自身遇到的問題開展研究。學校是教學研究的基地,教師是教學研究的主體,促進師生共同發展是校本研修的直接目的。
校本研修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具體體現。開展校本研修,要求教師全員參與,從不同渠道讓教師通過學習獲得幸福感,構建全員參與的“學習型”“互助型”教學氛圍。
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研究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和行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自我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同伴互助是教師與同行之間的對話,是校本研究的標志和靈魂。校本研究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要開放自我,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中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專業引領是指各層次的專業研究人員對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雖然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是在“本校”展開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內的力量,因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缺少先進理念的引領,就可能困于經驗總結水平上的反復,甚至導致形式化、平庸化的問題出現。
總之,學校是教師校本研修的廣闊舞臺,校本研修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積極開展校本研修,從教師個人發展的角度來看,具有深遠的意義,一方面是教師對職前專業知識的再學習,同時又是教師開展崗位練兵的大舞臺。從學校宏觀發展的角度看,優秀的教師團隊,決定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質量層次,加強校本研修工作,能讓教師在研修過程中感受到職業的幸福,感受到個人存在的價值,從一定意義上說,教師的發展決定了學校的內涵發展。從社會和諧共處的角度來看,建立“校本研修”制度,落實“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有助于教師隊伍的和諧統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從而為構建“學習型”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