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慧 (江蘇海安市立發中學)
“同課異構”是指不同的老師對相同的授課內容進行個性化教學。由于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及授課特點,他們對相同的教學內容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授課計劃。美術教師把“同課異構”的教學模式應用到高一美術鑒賞課堂,與同行相互交流、分享經驗,既能夠幫助高中生在美術鑒賞課堂豐富美術知識、拓展美術視野、提升美術素養,又能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伴隨著教育的發展,高一美術鑒賞教學需要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與課堂的開放性。因此,“同課異構”的教育模式對高中美術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將新的課程理念與教學模式合理運用到高一美術鑒賞的教學實踐中,是高中美術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學校及教師應積極參與“同課異構”的教學研究。
以“學些美術鑒賞知識”教學為例,教師應在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美術鑒賞,如何進行美術鑒賞。不同特點的教師會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對教學內容進行差異化的導入及教學過程。例如,A是年輕教師,設計專業出身,對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教學設備的使用較為嫻熟。他會制作精美課件,帶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感受。而B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對教材內容了然于心。雖然對新的信息教學設備不夠了解,但其教學特點是循循善誘,用春風化雨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美術作品知識。這兩位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A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讓學生進行自主分析。B教師則可以通過不斷設置疑問,讓學生在回答中不斷思考和總結。兩位教師還可在課后分享經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同課異構”教學模式的開展除了能提高教師自身專業水平外,學生也能在“同課異構”的教學模式下,樹立與時俱進的學習觀念。學生應理解教師“同課異構”的良苦用心,在教師合理安排及逐步引導下不斷提升自身美術知識儲備與美術鑒賞能力。此外,學生還可在教師“同課異構”教學活動中樹立自主學習觀念,注重與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例如,學生在教師講解完內容后,及時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課后作業或自覺進行相關知識拓展。以A教師的美術鑒賞教學為例,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與教師進行網絡交流。而在B教師的課堂教學后,學生便可多分析、翻看教材內容。積極向教師提問教材中自己感興趣或還存有疑問的美術現象及知識。通過多方位的自主學習及發展,學生可在“同課異構”的教學課程中,提高自身的美術綜合能力。
為了推動“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在課堂實際教學中的綜合發展,教師可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具體的教學方案設計。旨在通過“同課異構”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以人教版第六課“移情草木—花鳥畫”教學為例,教師在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實現對文、理科班及藝術特長班學生不同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的分析,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課程安排,以此達成“同課異構”的教學目標。“移情草木——花鳥畫”主要鑒賞內容是花、草、樹、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繪畫作品的鑒賞中,體會其隱喻及象征手法的使用,畫家是如何把情感寄托于草木之間。在理科班,教師可依據學生的課堂反映情況,增加一些促進學生理解教學內容的環節。而對文科班和藝術特長班,學生對美術更感興趣,思維認知水平相對發展較快,教師可在教學環節側重學生對花鳥畫作品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應用“同課異構”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對高一美術鑒賞課有其獨特的教學意義。為此,教育工作者應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學生也應在該種課堂教學模式下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在實踐中不斷嘗試;學校應積極創新,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下推進同課異構教學活動的應用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