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網絡輿情監測發現,因水晶泥、史萊姆等各種“泥”類玩具導致兒童誤食中毒的事件屢屢發生。為保護兒童免受此類產品傷害,特別發出消費提示。
有專家表示,由于兒童對危險缺乏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監護人應進行有效監護,不要為兒童購買水晶泥等“泥”類玩具,尤其是自制“泥”類玩具。在發現兒童使用此類產品時,應及時制止。如果兒童在玩耍水晶泥等“泥”類玩具的過程中發生傷害事件,消費者可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提供有關產品傷害信息或缺陷線索。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孩子教育問題的關注也在逐年增強。近日,就有一位家長的在為孩子報補課班的時候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家長在為孩子報補習班的時候,原本說可以分期支付學費,但是后來卻變成了網貸,超過30 天退款被拒絕,后又被要求付違約金……,據了解,該機構還有一些學員的退款申請因溝通不暢,被拖延數月甚至數年。
對此,有律師認為,雖然退款由學員單方面提出,但根據合同意思自治原則,消費者有權利要求培訓機構退還剩余課程款。建議消費者在選擇此種服務方式時,要注意機構對培訓費用的收取、課程教授方式、無理由解除合同的期限等的約定。同時,教育培訓機構也要公開透明合理設定和收取學費,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 個月的費用。
——長時間用眼看20 秒視頻竟能緩解眼部疲勞,有的甚至能治療近視恢復視力?而聲稱有這種作用的是網上某短視頻平臺上正流行的一些所謂能夠護眼的視頻。消息一出,就有網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兒童近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過度使用電子產品,現在觀看視頻就能治療近視了嗎?
網絡上的這些“護眼”視頻還“分門別類”,根據時間劃分為三天恢復視力法、一周恢復視力法,也有根據眼鏡度數分為 400 度、600 度、800 度視力恢復法等,并聲稱“跟著做能治療近視恢復視力”。
對此,眼科專家也表示,眼睛近視、視疲勞等產生的主因就是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視物,這些所謂的護眼視頻并不靠譜。專家建議,大家平時要注意用眼衛生,不要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已經近視的人要及時保養眼睛,避免近視問題嚴重化。
——“助學貸”“創業貸”“培訓貸”“消費貸”……暗藏陷阱的金融借貸產品層出不窮,大學生們防不勝防。而媒體報道顯示,眼下,一些所謂的“美容整容貸”,又打著零抵押、零擔保、低利息的旗號,企圖給奔波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畢業生“下套”。
大學生求職時需要“提升”個人外在形象,基于這樣的市場需求,一些群體和機構絞盡腦汁、窮盡手段,甚至不惜以身試法。好不容易獲得了工作的機會,但入職前卻突然被告知“形象不符合公司要求”。不要緊,“合作”的醫美機構可以幫你美容整容;沒錢,也不要緊,有貸款機構提供零抵押、零擔保、低利息的“美容整容貸”。這個時候,如果大學生求職者一不留神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那就意味著可能進入了一個早已精心設計好的連環套中。
要解決此類問題,就要求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個人外貌和崗位匹配度的關系。現實中,除非用人單位在行業方面有特殊要求,如播音主持、空中乘務等,從普遍意義上來講,員工顏值的高低并不應成為其是否被錄用的依據。現代企業在選擇人才的時候,往往更看重綜合因素,而非單一的外貌因素。
由此可見,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要通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來塑造正確的消費觀,大學生求職者應該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提高自我上,合理消費,這樣也就不會被諸如“美容整容貸”等紛繁復雜的套路貸蒙蔽了雙眼。
——中小學生放下書包,開始了愉快的假期。與此同時,江蘇某小學四年級的家長們也暗暗松了口氣。家長們向江蘇新聞廣播反映,在過去的一年里,孩子班級的數學老師用盡各種方式,要求該班學生家長購買其“重點推薦宣傳”的某品牌旗下的各類保健品、食品、洗化用品等。對此,家長們敢怒不敢言。
對于家長反映的情況,射陽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就記者提供的相關證據進行調查。事實有待厘清,但需要達成共識的是,無論是站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家校關系角度,還是出于營造積極的教育生態,在職教師都不宜變身推銷員。而且,我國2017年修訂的《直銷管理條例》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在職教師不得被招募為直銷員。
教師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榜樣,還是應該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切勿讓利益蒙蔽了自己的雙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