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秋(江蘇南通市虹橋第二小學)
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中關于數學課程目標的內容。其對課程目標從知識技能、問題解決、情感態度、數學思考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知識技能層面強調的是學生認知品質的養成;問題解決層面強調的是學生認知、意志以及利群品質的養成和發展;情感態度層面則是強調學生意志、情感、利群以及超越品質的發展;數學思考層面突出的是認知和意志品質的養成與發展。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對學生認知的培養和教育有足夠的重視,而對認知品質以外的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重視不足,這直接導致小學數學都在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方面存在欠缺,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造成了不小阻礙。因此,探索教學中如何全面滲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很有現實必要。
只有制定清晰全面的教學目標并按照相應的目標維度去進行教學實踐們才能確保教學目標的實現。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在積極心理品質滲透方面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過多關注學生認知的培養,對意志、利群、律己以及超越情感等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不夠。因此,在教學目標中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要注重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全面培養,不可偏廢。
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有關分數除法的知識內容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全面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和理解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自主進行分數與整數除法的計算;在探索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相互練習,培養學生對知識加以分析、概括、抽象以及比較的能力;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以及體驗成功的樂趣。
這些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對認知這一基本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做出了具體的安排,第三點中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意志以及體驗成功的樂趣等教學目標,直接包含了利群品質、意志以及情感等積極心理品質。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目標設計中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要具有全面性,既要注重對認知的培養,同時也要注意對意志、情感以及利群等品質的培養。
課堂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第一平臺,要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教學這一有效的平臺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品質。
例如,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數學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索的好奇心:“我要將9個乒乓球分給10個男同學和5個女同學,要怎樣分配才合理?”同學們在經過一陣討論之后得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按照總數15個學生中男女生所占的比例分別是多少進行比例分配,男同學6個,女同學3個,這樣按照比例分配最為合理。教師接下來引導學生學習按比例分配的知識。
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活動,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滲透認知、意志、情感以及利群和超越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數學作業是檢驗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成效,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態度,養成積極心理品質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要十分注重利用數學作業這一有效的途徑,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作業設計對學生滲透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例如,在關于求一個數比另外一個數多或者少百分之幾的知識點的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第一題是3是6的百分之幾;6是3的百分之幾?第二題是3比6少百分之幾;6比3多百分之幾?這種層次性的題目設計使得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能夠都能夠作對相應的題目,這對于提升他們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很有幫助,而且學生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成績好的還會對成績差的學生加以幫助,這樣對于學生利群品質的形成也很有好處。
利用課堂教學、教學目標設計以及作業設計滲透對學生進行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實效,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路徑。教師要探索有效的方法,為學生創造有效的積極心理品質培養情境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