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蕾 章軍
(1.安徽銅陵市春曉小學;2.安徽銅陵市教育局)
作為小學的課程,信息技術教學不僅要向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與技能,更要重視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和運用導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優化發展。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既要把握教學內容“量”的分寸,又要注重課堂教學呈現的效果,保證導學案的合理性。一方面,導學案的設計應當精細到每一個課時的教學內容。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有時間限制的,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教學任務,這需要教師在認真研究教材后制定合理的課時安排。另一方面,設計導學案要以高質量為目標。課時內容安排太滿反而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課堂意外狀況,為學生留有時間,松弛有度。
例如:在學習“畫線條和填色”時,筆者設計在上機課時一邊講解,一邊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并將曲線、填充工具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首先,帶領學生打開Windows畫圖工具,一一介紹鉛筆、直線、曲線、填充工具。在講解完后,為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筆者以“美麗的家園”為題,運用鉛筆、直線、曲線、填充工具創作一幅畫,為學生做示范。接下來,讓學生以“我的學校”為主題進行創作練習時,有一個學生舉手提問:老師,除了Windows畫圖工具外還有沒有其他的畫畫軟件?在原本的導學案設計中,并沒有打算在這節課進行拓展。但既然學生提到,那么筆者先是表揚了提問學生,再就其問題進行解答,向學生展示了Cad、Photoshop等畫圖軟件的應用。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學習其他學科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應當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在設計小學信息技術導學案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學”的重要性。
例如:在學習“申請電子郵箱”的導學案中,筆者設計通過生活實際引向學習主題。首先,準備了一些信封信紙和郵票。在向學生展示這種傳統信息傳遞方式時,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討論。通過設問的方式拓寬學生的思維,進而引出課堂主題。
師:這種傳統的方式現在卻不常見了,這是為什么呢?
生:因為信件的投遞速度比較慢且容易丟失,還需要花費一定的資金。
師:既然寫信已經不適用于我們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了,那么大家知道我們現在主要利用什么信息交流方式嗎?
生:互聯網。
以上案例中,教師以設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既是開闊學生思維的過程,也是教師了解學生基本情況的過程。這種形式的創新,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凸顯了導學案的引導性。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包含理論課和上機課兩大部分,教師能夠通過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表現發現導學案中忽略的重要問題,學生也可以在學習后向教師及時反饋。
例如:在學習“家鄉百科知識”時,筆者設計以本地風情作為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搜索結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網絡搜索的神奇,從而自然而然地引入對搜索引擎的學習。然而,學生反饋:班上有一部分同學不是本地人,他們并不了解本地特色,無法在情感上引發共鳴。于是,筆者開始修改該課時的導學案,鼓勵學生對家鄉進行介紹,之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簡便搜索到自己家鄉的內容,并進行信息篩查。
總之,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導學案的研究與設計,堅持質與量的統一,積極創新形式,不斷修改完善,保證導學案的合理性、引導性和可持續性。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成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其他學科的發展,實現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