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江蘇海安市明道小學)
小學數學對話教學是借助教學主體間的交流而展開的一種有意義的教學活動,通過這種活動,讓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更加順暢,增進教師、學生和文本間的交互,實現知識到素養的提升。
概念教學時,巧妙借助對話為學生提供一個品味他人與文本的機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根據自身經驗對外部相關信息進行重組——理解——建構,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進而產生表達的愿望,并在與他人進行對話的過程中,產生反思與修正自己觀點的動力,使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使概念的理解準確深刻,使概念的探索過程異彩紛呈。
教學“平均數”一課時,創設情境:第一組選手套圈:6個,6個,6個,6個。第二組選手套圈:5個,9個,8個,6個。比較哪一組選手套得準?學生很快通過比較總數得知第二組套得準。接著繼續出示:第三組選手套圈:9個,4個,7個,6個,4個。再次讓學生比較哪組套得準?受信息的干擾很多學生得出第三組套得多,所以第三組套得準。此時有同學提出每組學生人數不相等,不能比較總數。經過對話交流一致認為在人數不等的情況下需要用一個新數來代表總數進行比較,此時平均數便呼之即出。
由于第一組選手每人都套中6個,學生一致認為用6代表總體情況,第二組每人套中的個數不相等,學生在對話交流中發現最大數、最小數皆不能代表總體情況,便試著借助移一移的方法將它們變的一樣多。這樣“平均數”便出現了。
在概念教學中,借助對話學生能真正把握理解概念的內涵,離開了對話,文本便無法向學生展示內在的意蘊,學生也無法把個人理解與文本進行融合。
在教學“觀察物體”時,動手操作,讓具體直觀與空間想象相結合。如:用四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一個物體,從前面看是3個正方形排一行,從右面看是2個正方形排一行,有幾種不同的擺法?學生通過組內交流、組際交流,對各種擺法進行分類,形成了規律:①固定橫著3個正方形排一行,再在它的上方、下方依次放第四個,一共有6種擺法。②固定橫著3個正方形排一行,將中間一個移上、移下,再放第四個,一共有4種擺法。③固定兩個正方形排一行,再在上面或項目組合擺兩個,一共有2種擺法。
在以往的教學中,由教師演示或學生動手操作,學生容易重復或遺漏。如若借助組內、組際對話,學生將各種擺法進行分類、總結,這樣既能激活課堂氛圍,讓學生投入豐富的情感體驗,又能讓學生學會全面思考、有序思考的方法,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一直以來都是計算教學的兩個核心目標。在教學中教師不妨以“對話”的理念來指導計算教學,遵循“循理入法,以理馭法”的原則,巧設問題,用生生間的對話來詮釋算理和算法,進而達到創新運用和獨特解決的最高境界。
如:在教學9100÷30=303…10時,學生運用“除數是兩位數”的計算方法進行練習。
師:你能使計算更簡便嗎?學生試著運用“商不變的規律”,將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十倍。于是便有了兩道豎式計算:在豎式中將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杠去一個0,但一道余數為1,一道余數為10。引導學生進行辨析。
經過生生間的對話,一致認為余數0不能寫,但它表示十,所以得數后面要寫成303…10。此時一學生大叫到“我有辦法了,剛剛我們是將被除數和除數同時縮小十倍,那被除數后面的‘0’就被杠去了,就像打碎的雞蛋,最后打碎的雞蛋只能往下落,落下去后還是個壞雞蛋,咱們就用個虛0來表示?!鼻擅畹谋葦M,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借助生生對話,相信學生不僅掌握了計算方法,更能感受計算教學的趣味性。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生命與靈魂的一面鏡子,也是教師和學生的一段生命歷程,在課堂上,師生間、生生間的對話往往能讓知識激活知識,讓心靈激蕩心靈,從而讓鮮活的生命徜徉于數學的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