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昌(南寧地區教育學院社科部)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是習近平建設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基本方略。作為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大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生態文明素養和能力。加強對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是時代賦予的重大任務,探討如何培養他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透徹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生態文明思想,做到知行合一,對于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農村基層進行考察,首次正式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觀點。此后,尤其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他又在多個重要場合,深刻地闡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論的科學內涵和實踐意義。2016年12月2日,在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推進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黨的十九大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闡明了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閃耀著辯證思維的光輝。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并不是在自然世界之外創造人類世界,而是在對象性活動中把自己的需要、意志和本質力量作用于自然世界,這種有“目的的活動不是指向自己……而且是為了通過消滅外部世界的規定的(方面、特征、現象)來獲得具有外部現實形式的實在性”,建造人化自然和人類世界。“綠水青山”屬于自然資源的范疇,“金山銀山”則是經濟范疇。主體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機制進行對象性活動,把人的內在制度作用到“綠水青山”上去,按人的方式規范物質、能量轉換活動的方向和過程,改變“綠水青山”的存在方式,使其潛在的服務于人類需要的價值屬性突顯出來,滿足人的需要,于是“綠水青山”就轉化為“金山銀山”。但是,如果人們選擇的物質、能量轉換活動的方式不當,致使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過程的畸形化,對象性活動的結果并不以人們的美好愿景出現,而是以一種惡性后果出現,即馬克思說過的“異化”現象,“綠水青山”就不會帶來“金山銀山”。所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論的本質內含就是:第一,遵循和維護生態系統的良性平衡,促使生態系統的要素之間在能量流動、物質循環、信息傳遞過程保持動態平衡,協同進化。第二,發展生態經濟,通過優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良性耦合,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等生態經濟的優勢,最大地實現生態系統的多目標、多功能,提高生態系統的經濟效益。第三,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講究經濟效率、關注生態和諧與追求社會公平,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最終達到社會的全面發展。第四,堅持綠色發展之路,通過科學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等創新發展模式,脫鉤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的負面影響,在推動產業鏈的綠色化中實現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加快綠色經濟發展步伐。
進入工業文明以來,經濟優先發展并加速增長,人們以占有和享樂為目的的物質欲望不斷膨脹,消費主義價值觀盛行于世?!跋M主義是一種毫無節制地消耗物質財富和自然資源,并把消費作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費至上、享樂至上因而也是個人至上的價值觀?!爆F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多種多樣的奢華消費、鋪張浪費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在高校校園里,超前消費、高消費和盲目消費司空見慣:操場、教室里隨意丟下飲料瓶和紙巾,對剩菜剩飯視為理所當然,對買來了卻不想穿的衣服毫無可惜之心,大白天空蕩的教室還任意開著燈和風扇等。
“大消費、大排放”無節制地開發大自然,致使“生態赤字”日益顯著,超越大自然循環再生、自我凈化的能力邊界,從而導致生態失衡,自然災害頻頻出現。消費主義價值觀的負向效應恰恰如此,因為它所孕育的尖銳矛盾——人的消費欲望的無限性和自然資源的有限性矛盾不斷加劇,日積月累,引發生態危機,直接威脅和損害到人們的生產、生活,最終導致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論所倡導的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綠色發展道路是扶正消費主義價值觀的利器。在當前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大學生理應培植善待自然的素養,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大學生務須養成節儉生活的良好習慣,慎重對待物質主義和消費主義價值觀,節約資源,適度消費,切不可一味地沉湎于追求名利和物質享受,奉行享樂主義,埋下日后虐待大自然的隱患心態,極端推行竭澤而漁做法,造成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
進入工業文明以來,人們片面追求經濟增長和社會財富的積累,并以此作為社會發展的唯一價值追求,作為衡量幸福的最大旨趣。但是,這種不合理的幸福觀最終導致了生態危機,惡化了人們的生活條件,降低了生活質量,人們陷入了道德危機和社會危機之中,深感物質的富足卻沒有帶來充滿愜意的幸福。這不得不讓人們反問應選擇什么樣的幸福觀,怎樣實現幸福,以及怎樣在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中妥善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必須建構自我約束的幸福觀,把生態維度作為幸福的考慮因素,堅持自然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依賴于“綠水青山”的良性進化和永續存在,不斷尋求自然資源的合理、充分利用的方式和途徑,謀求“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藍天白云、清新空氣,這是宜居生活的重大標志,對于人的健康與心智健全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在這樣環境優美的社區,讓人的生存更健康、更幸福,從而激發人的更強的求知欲,產生更大的創造力。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地方,環境優雅、大師云集、扎實的學術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較強的科研創新力,集中體現了一流高校的風貌。事實證明學校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無不與優美的育人環境緊密相連。名校往往也成為城市的靚麗名片,是區域和城市提升自身競爭力的有力武器,是建設美麗社會、美麗國家的思想引領者、行動引領者。所以,高校要加大力氣營造美麗校園環境,從意識上強化把“綠水青山”作為一種生態優先發展戰略,作為一種發展觀和價值觀,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幅度提高,為社會和國家建設源源不斷地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大學生要主動培植生態維度的幸福觀,身體力行建設美麗校園,為大學高質量發展擔當義不容辭的責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擔負著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角色和任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教育和價值觀引導的主陣地。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必須充分地貫穿在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與發展的各個層面和各個領域,成為謀劃發展和推動發展的基本價值遵循。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師就要面對社會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和新問題,在基本理論內容的教育中找好接榫點,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融入思政理論課教育教學中,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需要,靈活地講解分析。尤其是對于涵蓋“生態文明”相關教學內容的課程,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要結合生動案例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觀點內容進行系統的、透徹的講解,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美麗中國”的豐富內涵,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意義。從而讓大學生獲得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增強自身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使大學生在活動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第一,利用具有環保含義的世界性紀念日,如3月12日植樹節、3月22日的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環境等,開展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保護等生態知識的宣傳教育。第二,舉辦多樣化的環保社團組織活動,如專題講座、知識競賽、征文比賽、書畫展、攝影展、編演節目等,幫助大學生增強生態環保意識,樹立科學的生態觀。第三,積極促進大學生的綠色消費行為。開展厲行環保節約活動,以節水、節電、節糧食、節紙、減排等內容為重點,倡導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反對奢侈浪費和盲目消費,堅持適度消費、綠色消費,自覺地樹立節約意識、環保意識與生態意識。
大學生要走向社會,走進自然,對學習的所在地或家鄉的山川、河流、工農業、動植物生存環境與人居環境、城鎮化等開展調研,發現存在的環境問題,探討和思考改善環境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調查,讓大學生切身感受人與自然、生態環境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目睹生態平衡破壞所造成的代價,從而內心產生強烈的震撼和警醒,深刻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觀點的豐富內涵和現實意義,讓生態道德責任意識成為自覺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