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江安鎮江安小學 周小微
《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都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抓好朗讀訓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逐漸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通過調查發現,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課堂氣氛壓抑沉悶,師生間缺少必要的互動,學生朗讀機會少,朗讀時沒有感情。語文老師的滿堂灌提問顯得單調乏味,從而導致學生對朗讀漠然,對語文這一學科厭煩。有的語文老師在講課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側重引導學生分析課文,師生對話,要么訓練學生對段意的概括,要么就一些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作剖析、說感悟,還有就是分析故事中的一些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圍繞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絞盡腦汁,思維高速運轉,希望答出老師滿意的答案來。可是一篇課文講完了,一大半的學生可能連課文都讀不流暢,所聽到的那些“體會”“感悟”,全是從老師嘴里“倒出來”的,而這些理解感悟,也只能是浮光掠影,轉瞬即逝,又有多少能停留在孩子們的心中呢?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能力自然停滯不前,仍然不會說話、讀書、寫作文。究其原因無疑是:教師在課堂中舍不得時間給孩子讀書,學生讀書的機會太少,沒有從讀中自主體會感悟,語文素養怎能得到提高呢?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這一點,少唱獨角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充足的時間讓孩子讀課文,去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讀得多了,所謂量變引起質變,學生自然而然會說出自己獨特的品悟,從而圓滿地完成語文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只有學生喜歡朗讀,才會用心去讀,才能讀得生動。學生一旦愛上朗讀,語文素養一定會與日俱增。如何才能激發孩子的朗讀興趣呢?作為一名鄉村語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也有以下一些淺顯的思考。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農村孩子對朗讀的興趣不大,更談不上在課余時間自主、大聲、有感情地朗讀美文了。其實,興趣也是一個起點,激發農村小學生語文朗讀的興趣,首先我們教師就要做一個朗讀愛好者,通過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示范朗讀,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朗讀的魅力,從而激發學生模仿教師朗讀的欲望。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自身必須積極鉆研教材,學習掌握朗讀的技巧方法,并經常模仿名家練習朗讀。其實,“言傳不如身教”,我們學校就有一位語文老師,非常熱愛朗讀,朗讀水平也很高,經常參加主持和各種演講比賽,她帶出來的班級,學生的朗讀能力就明顯高于平行年級的其他班級,我想這跟她平時在課堂中的示范引領是分不開的。如果教師熱愛朗讀,其實隨時隨地都可以作出示范,早讀課、語文課、閱讀課、甚至放學后在班級微信群里,都可以聲情并茂地朗讀一段精彩的文字,讓孩子切身感受到朗讀的魅力。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特別是在語文課堂中,教師的范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相比課文音頻而言,教師成功的范讀更能起到直觀、生動、感人的效果。教師清晰標準的普通話朗讀,讓學生牢牢記住了生字的讀音和詞語的感情色彩;教師繪聲繪色的表情朗讀加上得體的肢體語言,常讓學生入情入境,深深陶醉。長此以往,每天耳濡目染,學生自然會產生濃厚的朗讀興趣。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注意力難以集中,喜歡新鮮事物。齊讀,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有開口朗讀的機會,適合把整個班的朗讀氛圍都調動起來。但是形式單一、枯燥的齊讀難以長時間吸引學生,新穎的朗讀形式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個別朗讀,可以幫助我們發現朗讀人才,培養學生大膽展示的才華;男女生或小組賽讀課文,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勝心,讀起來更有趣味;分角色讀課文,根據提示語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語調,可以讓學生揣摩人物的內心,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課本劇表演,不僅分角色讀,更要演一演,學生進入了具體情境,讀得就更動情了。
平時,我還喜歡讓音樂伴著學生朗讀,營造濃厚的朗讀氛圍。好聽、適合的朗誦配樂能一下子調動學生的朗讀情緒,能迅速讓人沉浸在音樂帶來的情感世界里,學生如果在課堂上朗讀得非常精彩,不妨獎勵他配樂朗誦一段,這樣孩子的朗讀興趣就會大大提高。我記得一位老師在講曹文軒的小說《青銅葵花》里的《蘆花鞋》這篇課文時,將其中一段散文化的文字自動換行,去掉標點,變成了一首優美的散文詩,再配上了一段舒緩輕柔的輕音樂,學生的朗讀立即就變得非常動情優美!當然,不同的課文,根據它的主題思想、感情基調,應選擇合適的配樂。音樂作為一種藝術,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如果能與語文朗讀巧妙結合,可以使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青春的活力。
當然,要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花些心思,在語文課中采取多種新穎科學的朗讀形式,才能讓學生逐漸愛上朗讀,愛上語文課。
課堂教學中,學生朗讀完畢之后,教師一定要對學生讀的情況恰如其分地評價,不能只是簡單地一句“讀得不錯!”而要細致地對學生朗讀的某一方面作出評價,讓學生知道自己的朗讀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你的讀書聲音非常響亮,棒極了!”“你讀得抑揚頓挫,老師都被你打動了!”“聽你的朗讀是一種享受,你讀得聲情并茂,為你點贊!”“讀得很好,語速和重音把握得很到位!”“我感覺你已經進入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所以才讀得這么好!”等。如果學生確實讀得不怎么樣,也不要急于批評,要鼓勵學生多讀多練,點撥后給他再次展示朗讀的機會,讓他在改進中獲得信心。長此以往,學生怎會不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朗讀能力,我覺得平時也可以讓孩子們去觀看一些《朗讀者》之類的朗誦節目,用精彩激揚的朗讀去吸引孩子,以此提高他們的朗讀興趣。可以在班級定期召開詩歌朗誦會和主題演講比賽,教師精心組織、營造氛圍,學生用心準備比賽,這樣的活動過程中一定會讓孩子在朗讀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當然,每一次活動,都要給優秀的學生頒發榮譽證書,讓孩子收獲自信。也可以利用班級微信平臺,讓孩子在班級群里定期展示課文朗讀。課堂上時間有限,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展示朗讀,但孩子在班級群里,卻可以自由展示。經實施發現,好多在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的孩子,在家里、在班級群里,卻能勇敢展示自己的朗讀水平,這也讓我們發現了不少有朗讀潛力的孩子。我想,如果堅持下去,對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關于朗讀教學,還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語文教師悉心鉆研和實踐的地方。如果能激發孩子的朗讀興趣,這對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也是非常有益的。只有我們的語文課堂書聲瑯瑯,思維的天空才會更加絢麗多彩,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更精彩、更有語文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