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句容市實驗小學 戴之蓮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含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文化意識四個方面。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要夯實語言能力,塑造文化品格,提升思維品質和培養學習能力。德育屬于塑造文化品格方面的內容,文化品格就是指人或事物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思維、和價值取向等特征。小學英語教學要重視德育教育,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讓“德育之花”在英語課堂中盡情綻放。
小學生可塑性、模仿性非常強,教師是孩子們最直觀的榜樣,教師的精神狀態和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積極向上的示范作用,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生,教師的榜樣作用是實施德育教育的一種潤物細無聲的途徑。在小學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把自己非常陽光的一面展現給學生,對教學工作、對學生多投入感情,用積極的態度感染學生,帶動學生樂觀地從事學習活動。
例如,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3 How many?的Story time,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掌握數字:thirteen至nineteen,課堂教學中要用到一些教具,雖然幻燈片簡單方便,但是不如把它變成折紙教具,因為折紙屬于手工勞動,有技術含量的折紙對學生們很有吸引力。課前老師向手巧的學生學習折紙,比如“千紙鶴、小褲子,小襖”等等,師生合作多折一些留著當教具用。在課前候課中,老師把折紙成品帶進課堂,學生們對此很好奇,當談起這些折紙是老師和班里某位同學的佳作時,學生會對老師和該同學產生羨慕之情,會把他們當成偶像,課下也有學習折紙的欲望。把師生各自的“千紙鶴”放在一起,讓學生們數一數,學習數字thirteen,fourteen等等,課上用折紙教具學習詞匯和句式:How many birds do you have?I have four.……學習效果非常好,師生的折紙才藝給學生們樹立了榜樣,起到了帶動學生熱愛勞動、熱愛學習的作用。
教師要愛崗敬業,熱愛教育事業,熱愛關心學生,教師的這種精神面貌和表現出來的愛,能夠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愛,從而引申到學生們對生活充滿愛。老師潛移默化地用自己的言談舉止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德育課,對學生們的影響力是很大的。
小學課本的教材內容與學生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利用教材信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凈化他們的心靈是一種有效的途徑。要利用教材信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還需要老師鉆研教材,抓住知識與德育內容的結合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把學知識和德育滲透融合在一起,用知識帶動學生的德育修養,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收獲德育教育。
例如,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2 After school,Story time,當下有一句話說“要想毀掉一個孩子,就只需要給他一部手機”,我感覺這句話很有道理。現在的孩子們喜歡玩電腦,尤其是喜歡玩手機,甚至達到了癡迷的程度,這對孩子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影響了健康,影響了價值觀,影響了孩子們的終身發展。我們發現本課教材內容針對學生玩手機,提供了一個契機來正確引導他們,并鼓勵他們多參加體育活動,如,對那些會play basketball,play table tennis,swim,play football等體育項目的同學加以表揚,用榜樣的力量帶動其他學生,同時告訴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好處和玩手機對眼睛的傷害。為鼓勵學生們從事體育運動,讓他們進行才藝展示,或者建議他們課外活動時組織籃球比賽等,有意識地把他們從玩手機的習慣上轉移到培養興趣愛好上。老師要在英語課堂中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德育教育成功開展。
教材涉及的生學習和生活內容比較廣泛,具有思想性、實用性、啟發性,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載體。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完成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做到知識和德育不分離。
課堂教學活動是一個動態過程,教學中,不管老師怎么備課,都會出現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事情,這就需要用老師的智慧去捕捉課堂中的動態信息,抓課堂契機,用及時有效的點撥或者教育來點化學生。老師的引導雖然是短短的幾個字,甚至是一個表情,一種體態語,但他們都能起到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點化學生,讓學生學會判斷是非,明事理。
例如,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1 In class,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掌握詞匯、句式:open,close,a door,a window,a blackboard,sit down,stand up等。師生互動完成了相關內容的學習后,組織學生運用這些詞匯和句式進行綜合操練。如,和學生們一起做游戲:一人用英語發出動作指示,另一個搭檔做出該動作。由于學生在學習領會上、接受力和運用能力上存在著個體差異,在操練過程中有的學生表達得好,有的學生反應慢些,甚至有些學生做出了錯誤的動作。小學生年齡小,比較直性,會直接指出哪個同學的錯誤,甚至會帶有埋怨或者嘲諷的語氣,這時老師要糾正批評人的同學,鼓勵反應慢的同學,告訴他們出錯不要緊,只要我們多練習就好了。老師的一句話點化了所有的學生,既鼓勵了出錯的同學,又能夠讓批評人的同學學會理解。
抓課堂契機,老師用真誠的態度去糾正學生的行為和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對學生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使他們在愛的沐浴中健康成長。
人際交往是所有人的一項生存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需要從合作做起。在合作中,學生們才會學會相處,學會理解,學會互幫互助。使他們明白合作的道理,學會合作是他們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組織合作性活動,滲透“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也”的德育理念。
例如,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Grammar,“現在進行時”是本節課的語法學習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設計好教學思路,組織好互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悟出“現在進行時表達的含義”。如,播放“一個小孩在奔跑”的小動畫,并提出問題:What is he doing now?He is running.再利用班里同學之間的互動,What is she doing now?She is listening.……結合情境讓他們合作理解be doing所表達的含義。經過小組討論,最后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表示“此時此刻正在干什么”。對于現在分詞的構成,也用合作探究的形式讓學生試著總結出規律:如watch——watching,read——reading,eat——eating一般情況下,在動詞原形后加ing;running,shopping是以重讀閉音節結尾,應雙寫這一輔音字母再加ing。通過合作,學生能夠明白合作能夠多產的道理。
合作能夠加深彼此的了解,有助于培養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交往是學習和生活的一種重要能力,通過合作學生們能夠充分表現自己,認識和發展自己。
總之,德育教育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不能把德育教育獨立出來,要讓德育之花綻放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就需要老師以身作則做好示范的帶頭作用,并充分運用教材信息,讓學生心靈上受到洗禮,在教學中多點化學生,引導學生正確的行為舉止,多開展合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切實把德育教育融合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更有深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