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新城小學北校區 包添煒
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多媒體技術也強勢進軍教育教學領域。它依托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甚至三維虛擬現實等多位信息充實教學容量,豐富教學手段,拓展教學內容,這不僅能夠快速吸引學生進入學習過程,更能夠啟發學生深入思考,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數學是小學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主要學科,在多媒體技術普遍應用的情況下,教師應積極探究數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途徑,通過具體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生動、高效的數學課堂環境。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情境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完成意義構建的主要依托。數學學科知識內容相對抽象,一味講解很難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面對好奇心重、喜歡探索的小學生,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勢為學生構建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為新舊知識之間、生活與數學之間形成意義建構的橋梁,用更加貼合小學生心理特征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例如在《認識物體和圖形》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為引導學生初步建立空間形象,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構建情境,促使學生結合實物抽象實物圖形。在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實物圖“鞋盒”,引導學生說出它的形狀是長方體,然后抽象出長方體圖形;用同樣方法出示“魔方”“茶葉桶”“足球”等實物,抽象出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在抽象的過程中,教師利用技術引導,促使學生清晰地觀察從實物到抽象圖形的過程,將數學抽象過程變成直觀可見的內容,以培養學生抽象能力;最后,教師利用課件分別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圖形,引導學生回憶抽象過程,并通過記憶想象辨認圖形,促使學生形成表象,并初步建立空間觀念。這樣的教學設計依托直觀情境,有效激發了學生對圖形知識的學習與探索興趣。
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靜態的知識內容,沉悶的講解方式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因此,學生課堂上經常出現走神、溜號等問題。針對此,在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應利用技術優勢將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演示,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設計中不僅了解知識內容,更能夠發展思維并融入情感。例如在二年級《認識除法》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利用課件出示故事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動物來到老馬家作客,老馬非常熱情地招待他們,拿出6個又大又紅的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見了都饞得直流口水。老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得不公平,這三個小鬼一定會吵翻天,所以老馬想請小朋友們幫幫忙,把桃子分好。在動手之前教師向學生提出思考問題:大家應該把6個桃子分成幾份?怎樣分才算公平?在學生完成討論與交流后,教師利用動畫演示老馬第一次分的過程,并要求學生對比自己的分桃過程,回答每盤放了幾個?分完了嗎?接下來用課件演示第二次分的過程,并提問:老馬分了幾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盤放幾個?還剩幾個?第二次每盤又放幾個?學生在動畫演示的帶動下逐漸融入到分桃子的過程中來,這樣的動態教學設計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形象地展示了除法的概念,深化了學生對除法知識的理解。
數學是一門實用性學科,來源于生活,又直接作用在生活。在傳統教學模式中,由于時間與空間局限,教師很難在課堂上直觀、有效地還原生活,這使得學生對于數學與生活的關系缺乏深刻理解,無法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針對此,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課件優勢將所學內容遷移到生活中,為學生模擬生活情境,提出生活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認識人民幣》的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出示課件,為學生營造動態情境:在碧綠的青草地上,喜羊羊和它的同伴們為即將舉行的聯歡會而忙碌著……羊村長要發東西獎勵大家:喜羊羊要尺子、沸羊羊要鉛筆、暖羊羊要橡皮、美羊羊要小本本,可把羊村長難住了。你能結合生活中的常識幫助村長解決這個問題嗎?在這一情境中,教師引出人民幣,以及元、角、分的概念,并利用課件配合教具為學生講解新幣、舊幣、紙幣、硬幣;接下來利用課件出示紙幣1元和1角各一張,并提出問題:這張紙幣上也有數字1,為什么它是1角而不是1元?結合上述的購物情境,引導學生理解1元=10角、1角=10分的換算過程,并鼓勵學生完成上述購物任務。這樣的教學設計充分利用多媒體可動可靜的學習功效,為學生營造了生活情境,并利用生活問題激發學生投入積極的情感,主動參與,自主領悟,從而不著痕跡地理解了人民幣的換算,掌握了人民幣相關知識的重點,并在生活中實現了數學知識的運用。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成為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任務。低年級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不足,想象力豐富,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缺乏條理性,但同時也樂于從更加廣闊的空間探索知識的趣味性。針對此,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對數學知識進行優化與整合,讓學生不僅能夠在直觀生動的情境中理解知識,更能夠在課件的輔助下歸納知識,深入數學知識的思考,進而初步構建數學知識體系。例如在完成《有余數的除法》知識的教學實踐后,教師結合之前學過的整除知識,為學生制作微課,對新舊知識進行整合,促使學生復習除法知識的同時,也能夠聯系當前所學,完成對有余數的除法知識的建構。在微課利用的過程中,教師將課上學習與課下學習相融合,要求家長輔助學生觀看視頻,并根據其中的學習任務完成對除法知識的深入探究,進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效果。
總之,在信息化教學發展趨勢下,多媒體教學的設計已經成為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要思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側重知識與技術的整合,為學生構建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過程。當然,多媒體技術在運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教師應做好總結與反思,切實結合學生的主體需要設計多媒體教學過程,進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