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團結小學 姜文萍
我國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視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主動思考,提倡學思結合,指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要求教師在學生思的基礎上,給其啟發和引導。啟發式教學是教育思想的精華,在新課改的今天,仍然值得推廣運用。新課改倡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改變,強化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強調創新和實踐,而實現這些目標的主要途徑是啟發、引導、鼓勵。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運用啟發式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思維力,值得我們在教學中不斷思考和探索。
眾所周知,多媒體在教學中廣泛運用,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產物,是時代進步、社會發展的結果,是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的生動性、直觀性的優勢所決定的,也滿足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身心規律。多媒體技術,以其圖畫、圖表、動畫、音頻、視頻等集眾多元素于一身的優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生動、直觀的印象,利于啟發教學的開展,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有效互動。
如在三年級上冊Unit1 Story time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呈現出李老師拿著教案準備去上課,Mike匆匆忙忙跑過來和李老師打招呼的視頻,播放這個視頻時,教師可以先將視頻設置為“靜音”,讓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What is Mike saying?這個問題的提出,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學生從視頻中的情境給出許多答案,如“早上好”“李老師好”“李老師早”“嗨,你好”等,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Can you speak these in English?將這些見面招呼用語教給學生,再提出問題“到底畫面中的Mike是怎樣向老師問好的”后,取消“靜音”模式,為學生播放微視頻,在觀察、討論、學習的基礎上,再次看視頻,Mike和Miss Li的對話,在情境的作用下,在“問”的啟發下,學生“思”“探”“演”,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學得開心、學得有效。
再如在I like dogs的教學中,課堂之初,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不同動物的圖片,然后提出問題How can we call the animals in English?問題的提出引出學生對動物名詞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發起強烈的學習動機。教師再次呈現有動物圖片、下方標注動物名稱的英語單詞,如呈現老虎的圖片,下方寫上tiger,這樣,學生不僅看到老虎的圖片,也將老虎和tiger聯系起來,增強直觀認識,讓英語的學習不再枯燥、乏味。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從直觀的角度,有效啟發學生學習英語,增強英語學習的生動性、直觀性,也能有效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邊學邊思、且行且思,提高學習效率。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新課標也倡導營建生活化氛圍,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經歷學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自主運用、探究實踐。為此,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聯系學生的生活,用熟悉和有趣的生活實例和場景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進入課堂,快速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
英語教學中,用生活情境啟發學生,用啟發式的方法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查閱相關的資料,對學生的心理和認知進行分析,找到適合教材內容的情境而應用到課堂教學中,讓情境啟發學生思維,讓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如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Story time的教學中,課前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重難點處設計巧設啟發性的情境,通過情境的創設和呈現,再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究的興趣。這節課的重點是:(1)談論學生上學的方式;(2)學習交通工具的名詞 bike、bus、plane、ship、taxi、train以及metro等;(3)能結合實際,運用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By bike/By bus/On foot/...等。此外,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基礎和認識特點,把握學生的身心規律而巧妙設計教學活動……再在此基礎上,創設不同的情境,設計不同的活動,讓學生積極交流、樂于參與。
教師可以在課堂之初呈現出不同的交通工具的圖片,借助于圖片的運用,而引發學生對新單詞的學習熱情。如呈現出自行車的圖片,圍繞圖片進行聽說訓練,如:
T:What is it?
Ss:A bike.
T:Do you come to school by bike?
Ss:Yes/No.
T:(問回答 No的學生)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S1:I come to school on foot.
S2:...
T:Do you know how I come to school?
Ss:By bus/By car/...?
這樣的情境創設,引發了學生交流的主動性,激發了學生參與主動探究的熱情,提高了學習效率。
情境的創設,基于教材內容,也基于英語的學科特點交際性、實踐性,創設學生主動交流互動的機會,能讓學生在交流中發展語言、培養思維力,也有助于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把握,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傳統的英語課堂上,教師一味灌輸,學生被動“倉儲”,學生不需要思維,也被剝奪了思維權,思維模式老化、刻板,因此而制約學習效果的提升,降低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新課標倡導英語教學中巧妙設計問題,倡導運用問題教學法,以問題吸引的注意,以問題誘發學生思考、探究的興趣,引發學生深入學生學習、積極探究的欲望,從而提升學生的參與率,助推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以語法——名詞的復數的教學為例,傳統的課堂上,教師主要從可數、不可數名詞的劃分入手,指出一些名詞rice、pen、book、milk等,告訴學生哪些是可數名詞,哪些是不可數名詞,再對于復數名詞的構成規律事無巨細地講解,再給出練習,讓學生強化訓練。毋庸置疑,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機械倉儲、簡單訓練,學得乏味、練得枯燥,學生缺乏興趣,學習效果之差也不言而喻。而如果教師借助于啟發性的問題教學,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學習效果將會得到改善。
如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出一個蘋果的圖片,并呈現出an apple,呈現出許多蘋果的圖片,繼而呈現出apples;同樣的方法,呈現出 boy、boys;girl、girls;bus、buses;box、boxes;potato、potatoes等,然后提出問題,是不是所謂的名詞的復數形式都是加-s,你能歸納出規則的名詞的復數的構成有哪幾種方法、可數名詞復數構成的規律嗎?這類問題,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疑問,進一步引發他們探究的興趣,促其自主探究,自主構建知識,讓知識的學習不再被動,而是探究、感受學習的快樂,學習也就更輕松、更自信。
啟發教學,引發學生思考,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運用知識。新時期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模式,運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主動探究的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啟發而有所獲,促其更快、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為以后的學習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