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膠州市常州路小學 崔麗萍
在具體教學中,該如何巧設情境,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呢?筆者結合自身小學數學教學實踐,從以下幾點進行了探究: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某種邏輯思考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和敏銳性。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小,直覺思維是他們最基本的思維層次。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創設操作情境,用直接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拓展學生的直覺思維空間。
比如在進行青島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紅領巾、三角板、打開的折扇、圓規等實物,讓學生了解角的特征。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學具,將兩張細紙條的頂點用釘子釘在一起,摁住一條邊不動,拉開另一條邊旋轉,讓學生觀察角的形成,讓學生明白一條射線繞其端點旋轉可以得到不同的角,加深學生對角的理解。又如,在進行青島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圓》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圓的面積的含義,教師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以及圓形,讓學生觀察討論,最后得出由圓所圍成的平面的大小叫作圓的面積。為了讓學生明白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圓形平均分成16份,讓學生實際動手拼一拼,看能拼成一個近似什么形狀的圖形。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把圓形平均分成32分,再拼一拼,看看分的份數越多,圓的面積越接近什么圖形,進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這樣通過實際操作,拓展了學生的直覺思維空間,讓學生對知識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由直覺思維向形象思維的轉化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也是教學的難點。在小學數學中有許多的符號、定理、公式等,學生學起來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利用其圖文并茂、形象生動的特點引導學生觀察,拓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空間,培養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進行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加減混合運算》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一個森林里發生的故事,將例題畫面動態地展現出來,形象生動地展現出白天鵝只數的變化和相應的計算過程,拓展學生的形象思維空間,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的規定。在鞏固練習時,教師也可以把練習題設計成大森林里發生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鞏固所學知識。又如,在進行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題目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繪制線段圖來表示抽象的數量關系,使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單位“1”與幾分之幾變量之間的關系,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由直覺思維向形象思維的過渡。多媒體教學是時代進步的產物,它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教師要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思維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啟發學生,引導學生思考,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思維聯想能力。
比如,在進行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商不變的性質》的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問題情境。
師:麗麗去水果店買橘子,問售貨員價格,售貨員說:“12元2千克。”麗麗說:“我要得多,能不能便宜點?”售貨員說:“24元4千克。”麗麗說:“還是太貴了。”售貨員說:“48元8千克。”麗麗還是不滿意,最后售后員說:“96元16千克。”麗麗滿意地笑了:“好,就來16千克。”售貨員也笑了。同學們,你們知道售貨員為什么笑嗎?
生:因為每千克的價格都是一樣的。哈哈哈。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列算式,計算……)通過計算可知,每千克的價格都是6元。
師:你們可真聰明,一下子就識破了售貨員的伎倆。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那幾個算式,你們發現有什么規律?
生:商不變。
師:還發現了什么?
生:被除數和除數變了,而且是相同倍數的變化。
師:很好,現在我們再舉幾個例子來驗證一下好不好?
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景,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拓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空間,幫助學生推理歸納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商不變”的規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主動展開聯想與想象,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感悟,拓寬自身的數學思維空間,提升思維能力,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