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洛市商州區三岔河鎮九年制學校 王金剛
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的應用也越來越多,而類比教學法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著很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此我們作為任課教師,應該明確類比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和其使用環境,合理運用這一方法來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力是教學工作中的難點,因為數學本身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而類比教學法能夠通過類比的形式將新的知識與舊的知識進行類比,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力,進而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力。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一課時,我們可以運用類比的方法,通過與整數加法和減法的類比來幫助學生加強對小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基礎知識的理解。首先,我在黑板上寫下一道簡單的整數加法問題:9+3=?讓學生進行計算,學生很容易就能夠算出來,然后我讓學生來回想自己學習整數加減法時的情景,接著我進行類比引導:“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整數加減法是逢十進一,加減法的基數是一,那么大家想一下,小數加減法的特點是什么?”之后在黑板上寫出一道小數加減法問題:1.2+0.9=?讓學生嘗試類比整數加減法來進行解決,看看誰能夠解出來。在學生思考了一段時間以后,我進行類比教學:“整數的加減法是以1為基數來進行加減運算的,而小數與整數類似,不過是以小數位數為基數來進行加減運算,比如一位小數的基數是0.1,二位小數的基數是0.01等等,然后按照整數加減法的形式來進行運算就可以了?!蓖ㄟ^這樣的類比教學,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加強對基本知識的理解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些學生看起來對知識的掌握度很高,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對知識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但是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經常不知道從何下手,犯一些不應該犯的錯誤,導致學生的數學學習成績一直得不到提高,這就是由于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較低,不能夠將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問題解決中。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利用類比教學法將問題進行簡化,以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塑料廠計劃12天生產1300件塑料模件,6天生產了760件。照這樣計算,剩下的每天需要生產多少件?這道題本身的條件隱藏在題干中,還有其他因素的干擾,需要對題干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學生剛剛拿到這道題時很容易不知道從哪下手,這時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類比的方式,將問題進行簡化:塑料廠計劃生產1300件塑料,已經生產了760件,剩下的要12-6=6天完成,求每天生產多少件。通過這樣的類比變式,學生就很容易找到解題的思路:(1300-760)÷6=90(件),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提升學生的數數學成績。
在當今的教學工作中,教學目的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對于知識點的運用和創新,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知識運用能力。而類比教學法中的類比思想是學生通過掌握的知識進行創新的常用方法之一,類比教學法可以讓學生通過類比各個知識之間的共通性來對新的知識進行思考、實踐,為知識的創新打下基礎。
例如,在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布置一個探究和創新性作業,讓學生在課后思考一下多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可以運用類比的形式來將兩位數拆分成兩個一位數分別進行相乘和相加,然后尋找其中的規律,并通過實際的計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通過這樣的創新探究模式,培養了學生的知識創新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對之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講解做一下鋪墊,從而讓教學過程更加容易通暢。
在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各項數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作為任課教師,應該要時刻對教學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合理運用類比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