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茅村鎮趙莊小學 李洪云
俗話說:“對全人類來說,只有一種共同利益,那就是科學的進步。”由此可見,科學對于社會、對于人類、對于每一位學生的重要作用,它在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因此對于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教學至關重要。目前有許多學生對于小學科學這門學科提不起興趣,認為科學枯燥乏味,上課總是不能全身心投入聽講,導致成績停止不前。對于如何提高小學科學這門學科的成績和課堂效率,一直以來都是教師們熱烈討論的話題之一。本文從四個教學法上進行闡述,希望以此為教師群體拓寬眼界,不要僅僅局限于自己擅長的教學法,不能故步自封,要勇于創新,敢于實踐其他方法,為學生找尋更多學習思路,使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當今社會是科技的時代,飛速發展的時代。采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的講解方式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性格比較活潑好動,如何讓學生整節課全神貫注地學習一直都是一個熱門話題,尤其是語文課,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都覺得無聊從而提不起興趣,認為它們是枯燥的文字,極其容易走神。而多媒體技術的興起非常貼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使這一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教師通過簡單易懂的圖像、鮮艷的色彩,以及動態的小視頻,吸引學生的眼球,學生跟隨老師的教學思路走,一節課便顯得簡單而又充實。例如,三年級下冊《動物的生命周期——蠶的生長變化》這一課的教學,教師單純通過自己的講解方式,學生很難全神貫注地聽講,反而會越聽越走神。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學法,教師對于蠶從出生到長大的過程進行圖片或視頻的搜集,組織學生進行觀看,學生在邊看邊記中學習,得到的知識比單純的教師講授會更加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會更加輕松。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創造生動有趣的情景,動靜結合,形色結合,往往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近年來,在科學這門學科上出現了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如導學案教學法。導學案是經過全體教師鉆研、教師自主備課、再次進行研究商量制定出來的,以課程的標準為導向、以教育知識為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小組合作、創新思維的學習方案。小學這個階段正是進行科學教育的好時機,充分把科技的方方面面教授給學生,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在以后的成長中,也能夠把在課堂中學會的東西運用到實際,對于未來的發展能夠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例如,三年級上冊《我們周圍的材料——磚和陶瓷》,對于這節課的學習,知識點比較多,定義比較難理解,這就需要科學老師們齊心協力,商量出如何進行導學案教學法,對疑難問題進行整合,把知識點為學生指引出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引導,也是對于磚和陶瓷的知識一步一步的深入,真正達到把知識點弄懂的目的。在小學科學課堂中融入導學案教學法是發展大勢,有利無害,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科學知識盲區,需要積極動員所有人,只有每一個學生都有了這種意識,主動去學習科學這門學科,水滴石穿,將匯聚成巨大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去關注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情況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
微小的東西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積少成多,積累一定量后會產生質的變化,所謂量變才能產生質變。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訓練時,不能忽視微做題的重要作用,微做題教學效果好,學生的科學成績更會出現大幅度提高。微寫作文章比較短小、簡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容易,教師檢查起來更加方便,再加上小學階段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段、黃金年齡,教師更應該把握這個時間段,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上的幫助,幫助學生完成學業這一大關。例如,四年級下冊《電——導電體與絕緣體》,這一節課學生在沒有任何基礎的情況下,對于電的理解根本不能到位。電這一章是學生最不容易掌握的知識,占考試比重也很大,對于怎樣引導學生熟練掌握并運用,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此微做題的方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困難。教師在課下拿出幾分鐘為學生出關于電的小題目,讓學生課下時間做完,題目難度不是很大,學生只需要轉動腦筋可以馬上做出來,不會耽誤太多其他時間,又能把與電有關的知識進行深化,從而學會這類題目。所謂積少成多,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并不是一兩天就能夠完成的事情,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來。因此,教師要把微做題滲透到教學的各個方面,精心設計各種與微做題相關的科學題目,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運用、多提倡,積極地把課本內容知識與微做題相結合。
帶有游戲性的教學在學生學習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愛玩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在幼兒的成長中豐富多彩,在社會進步的歷程中游戲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在此階段把握好機會,努力把教學與游戲進行緊密結合,順應小學生的天性。小學科學教學游戲化,可以發掘學生對于科學的天賦,讓學生能把自己的真實情感流露出來。在小學科學的課堂中,要及時采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既符合孩子貪玩的天性,并且帶給孩子快樂學習體驗與精神滿足。例如,四年級上冊《我們的身體——跳動起來會怎樣》這一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比如比試一下誰跳得更高,讓學生親身感受跳起來是什么感覺,都有哪些肌肉在發力,為什么,并找出原因。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了知識帶給自己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目前科學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傳統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逐漸僵化,不僅限制了學生創造思維的激發和運用,并且不利于學生全方面多方位的發展。因此小學科學教學游戲化,更能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開闊視野。
總之,教師應對學生的科學學習以正確引導,提高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對科學的創造能力,使學生好奇的天性能夠永遠留存。老套的教學方式已逐漸過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能力和水平,探尋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對策,讓學生長大后也能保留小時候的科學精神,激發他們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活動中,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