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縣實驗小學新建南路校區 李 陽
生活中包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而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常識也是其進行學習活動的基礎。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結合具體的學習內容,找到英語學習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借助學生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利用現實生活經驗,喚醒學生們沉寂的思維,激發學生產生合理的聯想和想象,使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運用已有的生活常識,快速地記憶、理解英語知識,熟練、靈活地應用英語技能。
現實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實物具有直觀真實的特點,符合了小學生的形象思維方式,非常容易吸引小學生的眼球,帶來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學生留下深刻而清晰的印象。教師在組織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時,可以根據具體的學習內容,找到應用現實生活中實物的切入點,科學合理地運用實物,快速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點燃學習興趣,做好新課學習前的熱身運動。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Unit 1 I like dogs時,由于這一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是“Name some animals”,以及掌握句型“Do you like...?”詢問他人的喜好。考慮到小學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有自己喜歡的動物玩具,在上節課結束時,教師布置學生準備一個自己喜歡的動物玩具,下節課帶來,并且通過預習這一單元的內容,嘗試用“I like...It is...”進行表達。因為學生們課前進行了預習,教師在上課開始,就讓學生們拿出自己的玩具。“Hello.Boys and girls,let me see your favorite toys.”教師和學生們打招呼,學生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玩具給老師看,教師一邊看,一邊用英語說:“Wow,there are many pretty toys.This is a cat.It is very lovely.That is a monkey.It is so cute.”教師這種表達無疑給學生做了示范,也無形中向學生滲透了這一單元所學習的重點內容。“What’s this?”教師突然拿著一個玩具的圖片問,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激發,迫切地想要進行新內容的學習。這種借助實物的方式,快速地把學生帶入了新內容的學習,加上學生們的課前預習,讓課堂導入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形式多樣且簡便易用的生活實物是教師組織英語課堂教學的有力武器。教師通過靈活新穎地運用這些實物,刺激學生的眼睛,喚醒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
毋庸置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只有在這些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對新知識進行內化吸收,不斷豐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恰當地利用學生們的生活經驗,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思考、激活學生的大腦,引發學生的思想情感共鳴,從而更加準確、迅速地理解英語知識。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 Unit 1 Our school subjects時,學生們對于自己學習的課程非常熟悉,教師在課前把現在小學四年級已經設置的課程用英語制作成了卡片,一面配有各門課程的標識,比方說數學配有加減乘除的符號,英語課設計的是A、B、C字母,體育課配的是打籃球的動作圖片等,另一面是英語,包括了Chinese,English,Maths,Music,PE,Art,Science。在學習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部分時,教師先用投影儀放大呈現出這一學期的課程表,“This is our new timetable.There are many subjects on it.”教師簡單介紹,引入正題,“這就是我們這節課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然后,教師拿出制作好的卡片,“Let’s play a game.Can you guess the names of these subjects?”教師舉出不同課程的卡片,讓學生根據圖片上的提示,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猜測課程名稱。學生們快速、準確地完成了猜測,每猜完一門課程,教師都會翻轉卡片,帶領學生讀課程名稱,充滿趣味地完成學習任務。
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理解英語知識。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活經歷,建立與英語所學知識的聯系,讓英語教學更加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形成全面深刻的知識認知。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情景可以帶給學生強烈的熟悉感,有利于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不再只是課堂學習活動的旁觀者,而真正成為積極參與者。小學生進行英語學習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實際情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英語課堂上還原生活情景,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學習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 8 How are you?時,教師針對Story time部分的內容,考慮到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同樣的情況,在帶領學生們完成了第一步的學習之后,學生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I can’t come to school today.I have a cold.I have a fever.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Take care.”可以用英語進行詢問他人情況的對話。教師用投影儀呈現出了一個學生生病時的情景,圖片上的學生躺在床上,正在輸液,頭上還蓋著毛巾,學生們對這個場景并不陌生,一看就知道是生病了,還發著燒。“Now look at this picture.What’s matter with this boy?”學生 說 :“The boy is ill.”“He has a fever.”“Yes, he is ill and can’t go to school.What should he do?”“向老師請假。”學生們齊聲回答。“下面同桌兩人為一組,根據這個圖片中的情景,進行對話練習。”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積極進行操練,效果較好。
生活中鮮活的情景插入到小學英語課堂上,對學生形成全方位的感官刺激,讓學生處于一種活躍的心理狀態中,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積極地與老師和同學進行交流配合,使學習效果得到優化。
英語作為一門實用性的交際語言,需要學生在現實生活實踐當中大量應用,這樣才能鞏固英語知識和技能,熟練貼切地加以應用。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糾正英語學習中的錯誤,為英語課堂增添更多的樂趣,引導學生正確地應用英語技能,讓學生親身體驗英語的學以致用,強化學生應用英語進行表達交流的行為和效果。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很多問題,為學生應用英語進行交流創造了良好的平臺,也可以增強學生應用英語的體驗。圍繞這些常見問題進行交流,能夠使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
聯系生活實際,打造富有“生活味”的小學英語課堂,可以引發學生聯想自身的生活經驗,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英語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教師需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挖掘現實中的學習資源,恰當地引入,合理地運用,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豐富聯想,構建具有趣味性和真實感的生活化英語課堂,優化小學英語的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