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張家港市妙橋小學 鄧曉華
在《英語課程標準》中,“跨文化意識”是其中的新概念,旨在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從而達到更好學習英語的目的。“跨文化意識”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每一種語言都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文化的內涵和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不同語言的學習和使用。現在的英語教學,在學生熟練掌握語言的基礎,還需要加深他們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不同文化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從而擴大學習知識面,提高和鞏固實際的英語水平。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排除語言的障礙,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他們的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是進行英語教學的主要場所,也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的主要陣地。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課堂教學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點滴之間滲透,讓學生不斷汲取有關英語國家的知識,讓學生感受英語文化意識。
我們教師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的時候,需要不斷挖掘教材的文化內容,還要適當地導入英美國家的文化,將這些文化內容不斷地輸入給學生。文化導入離不開對不同文化的比較和分析,學生在不斷地比較中學習往往會得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通過對中西方文化異同的比較,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風俗,增強他們的跨文化意識。
例如: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五上 Unit 1的Culture time出現了“Coffee is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Tea is popular in China.”的內容,通過對不同飲料的對比讓學生感受文化的不同。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補充一些地道的表達,如:black tea為“紅茶”,而非“黑茶”;brown sugar則為“紅糖”,并非想當然的“棕糖”。
再例如,讓學生了解英文里表示顏色的單詞與中文中的用法上大相徑庭,在教學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三上 Unit 6時,在學生掌握顏色單詞的基礎上,green在英語里可表示無經驗、不成熟;而blue除了表示顏色外,還有sad的意思。通過對比,可以逐漸減少學生受母語影響而造成的錯誤。
語言是整個文化的產物,文化間可以互相滲透,也可以互相排斥。不同的語言因為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使用時存在著很大差異。學習一門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需要將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去學習和提高使用語言的能力。
例如:在書寫地址的時候,也表現了不同的文化差異。中國人寫地址從大到小,而英美人先寫收信人姓名,再寫門牌、地名,從小到大。如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五上My e-friend單元的Culture time中出現的中文地址和英文地址的書寫表達,就讓學生以學校地址為例,分別書寫中文地址和英文地址,感受兩種排列的不同。由這個小小的例子,就可以窺見語言和文化有著如何密不可分的關系。不同的國家、民族間存在著深刻的文化差異。只有在英語教學中不斷培養、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才能更好地掌握、運用這門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除了為學生提供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機會之外,還應想方設法地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在活動中學以致用,并增加他們的英語學習和運用體會,從而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節日”是學生喜歡的話題,東西方都有自己各自的節日。所以我們應當結合教材內容出現的“節日”內容,開展一些以節日為主的交際活動。如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五下Chinese festival一單元,在Story time部分教學了中國傳統的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而 在Culture time則提到了西方傳統的Halloween。學生對西方的節日尤其感興趣,所以我利用這一課的內容,組織了一個Halloween的活動,讓學生搜集資料,準備一些Halloween的衣物、道具等,在課上讓學生穿戴起來,并讓他們用簡單的英語談論他們所知道的Halloween,并播放一個電影片段,讓學生了解Trick or Treat,看看西方的小孩如今是如何度過這個Halloween的。還補充了有一些關于女巫的傳說,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在學習課本知識之余,對西方的文化又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
環境造就人才,為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除了平時課堂上隨時滲透,還需要在課外創設條件,通過多種活動和方式來營造英語文化氛圍,力求在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能增強對西方文化的感受。創設課外文化氛圍的目的,是希望能在潛移默化之間熏陶學生,讓學生自由地感受到英語國家的文化意識。
小學生對繪本之類的書籍總是興趣盎然。根據這一特點,我在學生購買書籍時給予指導,推薦學生購買一些原版的繪本或橋梁書,讓學生能閱讀適合他們年齡層次和知識水平的書籍,并推薦學校圖書館中一批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讓學生自行到圖書館選擇借閱。我還利用班級的黑板報,開辟出一塊小小的“English Corner”,內容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英語兒歌和詩歌等,也出現一些有趣的填字游戲、謎語等。還在英語課外活動時,教學一些英語歌曲,讓學生邊唱邊演,用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形式和內容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學會一種語言,必須先熟悉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想真正學好英語,唯有了解并掌握英語文化。熟悉了英語文化,才能真正了解英語國家,才能真正與之交流和學習。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文化素質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必須在英語教學中努力堅持,持續不斷地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將其作為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