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安市海陵中學 楊 建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學不再只關注學生“雙基”,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引導學生體驗學習,以豐富學生的數學感受,讓學生深刻認識數學知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進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數學知識枯燥、無趣,很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楊振寧曾經說過:“成功的秘訣在于興趣。”作為教師,要注重變化自己的教學策略,將數學知識變得趣味化,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游戲活動,將枯燥的數學知識整合在這些小游戲中,以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方差與標準差”時,教師在和學生們學習方差的知識內容時,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個有趣的游戲活動。首先,教師選擇了兩組男生,每組4人,其中A組的身高大致在175厘米,B組男生的身高有的160厘米,有的170厘米,有的175厘米,有的185厘米。之后,讓這兩組男生分別登上講臺為大家演唱一曲“流星花園”。學生們在教師布置完歌唱任務后,都表現得非常興奮積極,并主動地參與到這一教學活動中。在兩組演唱完后,教師向學生們提問:哪一組的舞臺效果更好一些呢?學生們都說A組的效果比較好一些,因為他們的身高大致都相等,看起來更加整齊、美觀一些。這時,教師引出了“方差”的概念,學生也從這一游戲中很好地體驗到方差的概念以及意義。
教師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結合具體學習內容,組織學生開展有趣的游戲活動,很好地活躍了學生的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從中很好地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還不是很成熟,一些理論性較強的數學知識很難讓學生理解掌握。由此,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注重將復雜煩瑣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簡單。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妙地創造一個動手操作情境,進而將數學知識形象化、趣味化,促使學生更好的思考探究,實現高效率數學學習。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的性質”時,教師在課堂中讓每一位學生都準備一張長方形白紙,然后將這張白紙對折一次,并用針在對折后的長方形紙張上扎一個孔,隨后將這張白紙展開,并將兩個針孔分別標記為A點和B點,其中的折痕被標記為l,連接兩個針孔會和直線l交于一點O,在操作到這一步后,教師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操作結果,并試著從中發現點什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始觀察分析,很快學生發現A恰好和直線l垂直,而且O點恰好是線段B的中點。之后,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軸對稱的知識有一個更深入的理解。學生們也很主動地參與到這一操作活動中,并從中體驗到成軸對稱的兩個圖形能夠完全重合在一起,兩者是完全相等的。
案例中,教師適時地創設動手操作情境,很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能夠自主操作探究,促使其對知識有了一個很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實際應用能力是學生應當具備的一種生活能力,作為數學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這一技能。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聯系具體學習內容,巧妙地引入一些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可以借助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以增強對數學的親近感,讓學生從中更好地體驗數學知識的有效應用,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線段、角的軸對稱性”時,教師在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了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內容后,從學生的生活選材,為學生們設計了一道實際應用問題:某地有A、B、C三個村莊,且地理位置并不在一條直線上,此時決定建一口井供這三個村莊使用,這口井應該建在什么位置最合適呢?學生在老師提出問題后,都紛紛進入思考中。為了更好地分析,學生試著在紙上畫出這三個村莊的位置,恰好構成一個三角形,想到這口井建在的位置要與三個村莊的距離相等。此時,學生想到了課上所學的線段垂直平分線的知識內容。學生想到只要畫出這一三角形其中兩條邊的線段垂直平分線,其交點就是井的位置。
案例中,教師從生活中選材,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實際問題,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學以致用,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很好地促進了學生鞏固新知,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
總之,在今后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體驗學習,學會放手,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自主探究,發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數學課堂走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