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德海 摘編
(摘編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教師發展中心)
從算術運算來看,如果只有自然數,可以盡情使用加法和乘法運算。有了分數,除法也就順理成章了。但想要減法通行無阻,就必須有負數,因為有時不夠減。有了正負整數、正負分數和0,加、減、乘、除就可以暢通無阻了(只要0不作為除數)。這些數統稱為有理數。
一切似乎都很完美了,公元前500年,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就是這么認為的。他們有一個基本觀點:世界萬物都可以用數來表示,即“萬物皆數”。在他們眼中,一切量都可以用整數或整數的比來表示(即有理數)。科學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這樣的教訓古今都有。科學的發展來自知識的創新,而知識的創新在歷史上往往伴隨著血與淚。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弟子希帕索斯發現了無理數,卻遭到同伴無情對待。
一天,學派的成員們剛開完一個學術討論會,正坐著游船出來領略自然風光,以驅散一天的疲勞。一個滿臉胡子的學者看著遼闊的海面興奮地說:“畢達哥拉斯先生的理論一點都不錯。你們看這海浪一層一層,波峰浪谷,就好像奇數、偶數相間一樣。世界就是數字的秩序。”“是的,是的。”這時一個正在搖槳的大個子插進來說:“就說這小船和大海吧。用小船去量海水,肯定能得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一切事物之間都是可以用數字互相表示的。”
“我看不一定。”這時,船尾的一個學者突然提問了。他沉靜地說:“要是量到最后,不是整數呢?”
“那就是小數。”
“要是小數既除不盡,又不能有規律地循環呢?”
“不可能,世界上的一切東西,都可以相互用數字直接準確地表達出來。”
這時,船尾的學者以一種不想再爭辯的口氣冷靜地說:“并不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我們現在知道的數來互相表示的。就以畢達哥拉斯先生研究最多的直角三角形來說吧,假如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你就無法用一個直角邊準確地量出斜邊來。”
這個冷靜的學者就是希帕索斯,他在畢達哥拉斯學派中是一個聰明、好學、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年數學家。今天要不是因為爭論,他還不想發表自己這個新見解呢。那個搖槳的大個子一聽這話就停下手來大叫著:“不可能,先生的理論置之四海而皆準。”希帕索斯眨了眨眼睛,伸出兩手,用兩個虎口比成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說:
“如果直邊是3,斜邊是幾?”“4。”
“再準確些?”“4.2。”
“再準確些?”“4.24。”
“再準確些呢?”
大個子的臉脹得緋紅,一時答不上來。
希帕索斯說:“你就是再往后數上10位、20位也不能算是最精確的,我演算了很多次。”
這話猶如晴天霹靂,全船立即響起一陣怒吼:“你敢違背畢達哥拉斯先生的理論?!敢破壞我們學派的信條?!敢不相信數字就是世界?!”希帕索斯這時十分冷靜,他說:“這是個新的發現,就是畢達哥拉斯先生在世也會獎賞我的,你們可以隨時去驗證。”可是人們不聽他的解釋,憤怒地喊著:“叛逆!先生的不肖門徒。”“打死他!打死他!”大胡子沖上去,當胸給了他一拳。
希帕索斯抗議著:“你們無視科學,你們竟這樣無理!”“捍衛學派的信條永遠有理。”這時大個子沖了過來,猛地將他抱起:“我們給你一個最高的獎賞吧!”說著就把希帕索斯扔進了海里。藍色的海水很快淹沒了他。一位很有才華的數學家就這樣被奴隸專制制度的學閥們毀滅了,但是這倒真使人們看清了希帕索斯的思想價值。慢慢地,他們對殺死希帕索斯的無理行為感到后悔,漸漸明白直覺并不是絕對可靠的,有的東西必須靠科學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