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義烏市東河小學 陳曉倩
數學課堂中學生準確靈活地掌握了數學語言,就等于掌握了進行數學思維、數學表達和交流的工具。本文根據小學低段數學課堂學習的實際,討論研究了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途徑。
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會看數學書,看懂數學符號和數學專業術語才能達到對文本有更本質的理解。數學閱讀要求認真細致,同時必須勤思多想,看懂每一個符號、每一句話。把數學語言滲透到心里,轉化到自己的數據庫里。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22 頁《蹺蹺板》一課中,當孩子們看到三只動物在玩蹺蹺板,一下子就對數學學習提起了興趣,能看懂哪只動物輕,哪只動物重,在體會動物輕重的過程中,學生感受到原來蹺蹺板這樣的表示方法能用來判斷物體的輕重。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應該先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理解,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概念,這樣就要求學生的語言要嚴謹。當學生說得有些含糊的時候,老師應該當堂指出錯誤之處,并且讓學生更正。
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47 頁《乘車》一課中,課后練習題3 題中,首先是讓學生說一說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把自己看到的說出來,再組織語言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從中可以看出現在的數學教材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沒有那么死板地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解答。第4 題直接讓學生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雖然題目沒有提示“說一說發現了什么數學問題”,但是學生已經逐漸有了觀察數學信息的意識,會主動去理解數學語言。
學生的模仿能力比較強,教師的數學語言示范能影響到學生的數學語言運用。因此,教師的數學語言就要做到簡明扼要、用詞準確、連貫通順、富有邏輯。在教學二年級下冊6 頁《搭一搭(二)》一課中,讓先學生看一看,理解圖中的意思,再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說一說。在學生說之前,老師應有示范引領學生表達數學語言:把13 輛坦克平均分給5 個小朋友,每人分到2 輛,還剩3 輛。老師說一遍,全班學生重復一遍;再同桌間說一說,不會的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最后老師可以點名幾位學生說一說。只有循環反復地說,學生才會把這些語言深化在自己的知識庫里面。接著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右邊的圖,學著老師剛才的數學語言說一說右圖的意思,說完之后還可以讓學生自己舉一個可以表示“13÷5=2……3”的例子。
1.同桌交流
同桌是一位非常好的學習助手,同桌交流形式比小組合作更簡單,交流更方便,效率更高,也是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發表見解、培養語言能力的好方法。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62 頁《買礦泉水》一課中,老師帶領學生先觀察圖中的數學信息,再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要算張老師買礦泉水一共花多少元,先求一箱礦泉水多少元,再求2 箱礦泉水多少元。算式是24×3=72(元),72×2=144(元),也可以寫成一個算式:24×3×2=144(元)。解決完一題之后,老師馬上讓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接下來一題的三幅圖中的數學信息,對于這種不難的題目,可以同桌兩人互相說一說,自己能說一遍,還能聽同桌說一遍,就等于是思考了兩遍。
2.小組討論
在小組討論由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討論,在匯報討論結果時,我們班要讓全組成員一起站起來,每人都要發言,每人的分工都有所不同。這樣做可以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也有聽別人說的機會;既有面對幾個人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又有面對全班同學說的機會。例如教學二年級上冊49 頁《教室有多長》一課中,當小組討論結束后,一位學生說本組測量的方法,一位同學說本組測量的工具,一位同學說本組測量的結果,一位同學總結在量的過程中要注意什么。這種匯報形式顯得更民主,摒棄了以前只有組長站起來匯報的局面,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小組凝聚力。
3.邊做邊說
不管做什么事情,要眼到、口到、心到,我認為眼到了,口到了,自然心也就到了。老師在新課示范后讓學生邊說方法邊動手畫,這樣會很好地掌握了方法和畫法。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促進感知有效地轉化為內部的智力活動,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在教學三年級下冊19 頁《講故事》一課中,開始有了讓學生讀題目畫圖的任務,這時候教師應反復強調學生“一邊讀、一邊畫”,在讀中理解題意,在畫中感悟解題思路。讀:“笑笑講一個故事用了4 分”,畫:4 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讀:“平均每分講150 字”,畫:每個長方形里寫“150 個字”。讀:“如果要3 分完成”,畫:把總長方形的長度平均分成3 份。讀:“每分應講多少字”,畫:1 個長方形里1 個“?”。教師在示范的時候一定要做到速度慢,方便學生消化;語音重,讓學生感受到這塊知識很重要,突出每一個字,讓學生記在心里;語言精簡,這些語言和操作都是要讓學生反復重復模仿的,如果太復雜,學生則難以接受。
4.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有教師小結與學生自結兩種。一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種“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狀態中,由于他們沒有掌握好發言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課堂上表現出一種害怕的心理,首先教師要努力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放心表達。剛開始的數學課堂以老師小結為主,后面的學習教師應慢慢引導學生自己說出小結。通過小結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憶出本課的要點。小學生雖然表達能力有限,有時候可能只說了本堂課的一兩個知識點,那也沒有關系,鼓勵學生多說,讓學生敢說、愛說。教師正確引導,學生便能正確地概括。
數學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要鼓勵、指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只有勇敢地說,才能知道自己說得對還是錯。只有勇敢地講述學生自己的思維過程,老師才能把握住學生的思考方式,使之與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分析解決問題、提高數學能力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