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啟秀中學 葛紅琴
數學思想方式是把數學知識轉換為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解決數學難題的科學關鍵。現實中許多學生和教師都認為數學是一門相對枯燥的學科,教師教得非常累,學生學習得很辛苦,最終學生學習成績還是較差的,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忽視教學思想的滲透,學生沒有深刻領悟和運用數學思想方式來解決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怎樣滲透數學思想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成為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數學來源于生活,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形成數學理論后,再應用在實踐中,以有效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數學知識的形成并不是短期的過程,而是一個歷史性的過程,在課堂上傳授教學知識,如果不能深入數學歷史,就會造成數學知識只是圖形和公式。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忽視數學知識的歷史時,就容易在數學學習中出現死記硬背的情況,而且在應用所學知識上也缺少靈活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學歷史,不只是要求數學教師在課堂上重復朗讀數學歷史,還要在講解數學公式和數學定理的時候,進一步深化教學思想,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種整體意識,而數學思想在講解初中數學時能夠起到補充的作用。學生可以熟練掌握數學歷史,就可以更加正確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通過畢達哥拉斯的這個故事,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形象思維思考這個問題“a2+b2+c2”,使得表面看似抽象的數學定理中引入趣味性強的故事,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該定理的記憶,而且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索的思維意識。尤其是畢達哥拉斯的數學精神,可以正面引導學生。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該重點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來源途徑及平時的學習習慣,進而了解到這樣是否有助于學習質量的提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 解答問題的時候,不能過于重視問題的答案,而忽視解題的過程。特別是要注意數學教材中的方程和公式的推導過程。一般來說,數學思維模式形成的最佳階段是解決問題和數學推導的過程中。因此,教師在推導公式定理時,方程式的演算中要重視推導過程,不能只是給學生一個答案。只有將有效的教學方式貫穿于解題過程中,才能夠幫助學生領悟到數學的思維。此外,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理解知識中的因果關系。
數形結合主要是指利用圖形的方法呈現出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在圖形展示完后,教師可以借助圖形對學生形成巨大的視覺沖擊力,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次數較多,初中生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采用數形結合思想,以便于在第一時間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可以讓學生在數學學習時,其注意力能夠更加集中,進而提升數學學習效果。比如:講解“二次函數”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可以使數學教學更加具體和直觀。利用“拋物線y=ax2”的平移問題進行探索,首先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描繪函數y=ax2的圖像,如果這個函數圖像逐漸向橫坐標軸上方進行平移,假設平移k 個單位,則“y=ax2”就轉變成“y=ax2+k(k>0)”。如果這個函數圖像逐漸向縱坐標軸左方慢慢平移,假設平移m 個單位,而且沿著上方平移k個單位,則“y=ax2”就轉變成“y=a(x+m)2+k(m>0,k>0)”。為了使學生對整個平移過程有更加直觀的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設備演示圖像的平移情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數學題庫是無限的,而數學思想方式是有限的。教師在初中教學中,要強化鞏固數學基礎知識,過程中要不斷滲透,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數學思想方式,學會利用數學方式來解決問題。利用好課本,對例題中的編寫意圖進行認真分析,選擇適合的范例,在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中,滲透教學思想,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轉換為學習數學的能力,使學生可以快樂學習數學,提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