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田河小學 孔美雪
小學生的年齡小而且思維能力差,而數學是一門具有思維性和邏輯性的學科,這就致使一部分學生學習數學特別困難。而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方法,進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師可以運用實踐教學法提高學生手腦并用能力,幫助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與此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設置探究課題,使得整體的教學質量獲得提升。
比如,在講授蘇教版六年級上冊《長方體的認識》時,我運用了實踐教學法。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設定實踐教學的目標:學生利用橡皮泥和木棒制作長方體框架,加深其對長方體的面、頂點和棱的認識。其次,準備工具:準備足夠量的積木、橡皮泥和木棒。再次,介紹操作思路:學生觀察長方體積木的特點并利用橡皮泥和木棒制作長方體框架。最后,我提問學生問題,從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的認知。因為學生是親手制作長方體框架,所以他們很興奮,因而迅速地投入操作的實踐中。我在巡場中發現有的學生將木棒挨個比著長方體積木制作長方體框架;有的學生先組成六個面并用其拼湊成長方體框架的大概形狀,然后將多余的木棒拿掉,從而制作長方體框架。在大部分學生完成實踐的課程后,我詢問學生探究的成果。我說:“誰能用你們制作的長方體框架講解它頂點的個數?”小華積極地舉手說:“和我手接觸的地方有4個頂點,而上面也有4個頂點,所以加起來就是8個頂點。”我通過實踐教學的方法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得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進而提升其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小組教學法使學生為了共同的目標加強彼此之間的合作,進而培養學生與人協作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要發揮課堂總舵手的角色,維護好課堂的秩序,進而保證小組合作的高效開展。
比如,在講授蘇教版四年級下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時,我運用小組合作法探究三角形構成的條件。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制訂探究題目:“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這句話是否為構成三角形的條件?其次,制訂探究過程:其一,劃分小組讓其拼湊完整的三角形,并記錄三邊的長度。其二,引導學生根據記錄的三邊長度,去證明探究題目是否正確。再次,分組:我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結合學生的性格和學習水平分組,使得每個小組有不同成績層的學生,每組規定三人。我在巡場中發現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拼湊三角形。有的小組的學生中,一個人讓其中的兩個木棒不變,而另兩個人不斷地更換第三根木棒直到湊成三角形,再測量和記錄三角形的邊長。而有的小組直接根據定義往里面代數并將符合條件的長度記錄下來,然后用尺子測量符合長度的木棒,再接著拼湊三角形。我通過小組合作教學法幫助學生樹立了合作的意識,也提高他們與人協作的能力。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課上的教學內容總結,讓學生在課下利用微課學習,從而達到查漏補缺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的目的。而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選擇難易適度的教學內容,從而照顧到各個年齡層的學生,進而使得整體的教學質量獲得提高。
比如,在講授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圓》時,我運用微課讓學生課下復習,為下一節課的順利開展打下伏筆。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制作微課教學內容:(1)回顧生活中的一些圓;(2)復習圓、直徑和半徑的概念;(3)重述畫圓的步驟并要求學生在課下畫圓;(4)要求學生將自己畫的圓制作成卡片并標上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其次,要求學生在復習的時候,將不懂的問題發送給我,我及時解決其問題的同時,調整自己微課的教學模式。最后,我在上課時檢查學生學習微課的效果。而上課后,我發現學生制了五顏六色的小圓片,而后我提問不同成績層的學生關于圓的問題,整體把握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出現的問題,我會針對性地制作一節微課,從而讓其更好地學習數學。我通過微課教學的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教學實際制訂符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多種教學模式,進而讓學生的核心素養獲得更高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