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柳新鎮蘇家小學 朱 芹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在課堂上也處于被動的狀態,因此,學生也很難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去。互動式教學就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形式使學生更容易融入課堂中去,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中,教師就以多媒體、提問、趣味活動、角色互換的形式展開了豐富的互動式教學。
多媒體教學模式可以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感受,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起來,也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策略》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用畫圖的策略來解決實際問題,本課的教學需要學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為了使學生先回顧之前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開始先導入一段3分鐘的動畫視頻,視頻故事是學校舉行班級黑板報比賽,四年級一班的小明、小華兩人正在為一個問題爭辯得不可開交,原來他們班分得一塊長方形的黑板,大家想增加板報的內容,擴大這塊黑板的面積,小明說:“應該把長增加3米。”小華說:“應該把寬增加3米。”最后動畫視頻上留下問題:“你們說說看,誰增加的面積大?”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用畫圖的方法幫小明兩兄弟解決了問題。老師夸獎學生這種方法用得真不錯,今天我們會學習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師生互動中,教師帶領學生進入新課。多媒體互動教學的開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愛玩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趣味活動性教學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這樣的系列互動,數學課堂也變得更加豐富起來。接著是教授新課,為了培養學生面對題目信息多時,可以對有用的信息進行適當的整理,老師以闖關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參與起來。闖關游戲的規則很簡單,即大屏幕上出示問題:“小芳家栽了3行桃樹,8行杏樹,桃樹每行7棵”,學生積極地開動腦筋思考,比一比誰能挑戰老師的問題直到最后。老師問:“可以提什么問題?”學生答“一共有多少行數?”老師:“怎么解答?”學生:“3+8=11(行)。”老師:“還可以提什么問題?”學生:“桃樹一共有多少棵?”老師:“對于這個問題,用到了題目中哪些條件?”學生:“3行桃樹,每行7棵。”……隨著問題的不斷增加,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在眾多信息中對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最后得出玩這種闖關游戲的方法是“從條件入手、提問題、從問題入手、找條件”,接著教師帶領學生繼續玩闖關游戲,通過在游戲中的學習,學生有了用列表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
提問是教學的藝術,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通過提問的方式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由被動的學習狀態變為主動。在《解決問題的策略》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問方式的引導就非常有效。同樣還是接著上面的教學,學生初步實踐了利用列表整理數量之間的關系,并且知道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個學生都獨立完成了計算。教師提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學生回答完后,教師又問:“剛才計算好了,也沒有檢驗一下,現在請你們檢驗一下剛才的計算。你們是怎么檢驗的?”學生答:“把得數代入原題。”老師又問“現在題目做完了吧?”學生陷入了思考中,終于發現答語沒有寫。通過提問的引導方式,學生和老師最后一起總結出解題的步驟是整理條件和問題、分析數量關系式、列式計算、檢驗寫答語。提問的方式使師生之間有著友好的互動,并且帶動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嘗試和學生角色互換,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角色的互換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鞏固內化,靈活運用列表的策略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根據前面的表格,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然后由學生來向老師進行提問。學生激烈地討論開來了,然后每組派一個代表向老師發起提問。學生問:“根據剛才這個表格,老師能解決桃樹、杏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的問題嗎?”老師答“不能”,學生問:“為什么?”老師答不出來,學生說:“之前這個表格只有兩種樹木的信息,要求第三種,我們可以多加一列……”師生角色互換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比平常更高,學生對知識的領悟和思考也更仔細,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解決問題的策略》的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了更加親密的關系,學生在課堂上也能夠更加放開自己,教師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學生,課堂氛圍也變得更加濃厚。除此之外,教師還要不斷去研究教學,使互動式教學更加豐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