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門市臨江新區實驗初級中學 黃 華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尊重和發揮,要求在日常的知識教學實踐中做到時刻以學生為中心,變革傳統講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主體的形式,充分滿足新時期學生知識學習的需要。而在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做到學生學習主體、具體教學內容和生動教學形式三者的有機統一,在初中數學科目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就要從課堂教學實際出發,綜合運用多樣的知識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強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讓班級學生在不同教學模式的真實體驗中得到不一樣的收獲,在不同教學模式的引領下實現由淺入深、更加系統性的數學知識學習。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具體教學流程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現實成長發展階段,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所以在初中數學知識的教學中不僅要加強文化知識的講授,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對于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激發需要建立在自主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教師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的現實學習需要和興趣方向,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參與和探究,從根本上改變長期以來學生知識學習被動接受和課堂被動服從的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知識講授和教學活動開展的中心。
比如,在初中數學課程《圖形初步認識》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在課前給予班級學生布置知識預習任務,要求班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自主進行梳理,整理出本課涉及的具體數學圖形都有哪些,并思考這些圖形具有哪些特點,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環節做好準備。然后,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上,隨機選取幾名學生說出自己的課堂數學預習成果,既要求學生說出自己的學習收獲,又要求學生說出自己存在的學習困惑或問題。教師認真傾聽學生的學習反饋,綜合班級學生在本課數學知識學習中的問題。最后,教師要將本課數學課程的重難點知識內容與學生在預習中出現的問題充分結合起來,有針對性地給予班級學生進行集中知識講授,這樣就可以使學生在知識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是初中數學教學中較為常用的一種模式,因為學校教育大多以班級集體授課的形式為主,對于班級所有學生都采用一概而論的知識教學方法,難免會造成學生知識接受程度的差異化,導致班級學生成績的兩極分化和發展的不均衡。面對這樣的教學現狀,采用小組合作教學的方法就再適合不過了,通過班級學習小組的設置,將擁有不同數學學習基礎和學習狀態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數學學習小組中,讓學生在互相的交流合作學習中學習到他人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經驗,真正做到知識學習的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發展。
比如,在初中數學課程《相似三角形》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帶領班級學生進行本課知識內容的整體性學習,給學生強調出本課數學知識涉及的相關知識點,讓班級學生在頭腦中對本課數學知識形成一個全面的印象和了解。然后,教師要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的學習小組,要求班級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本課數學知識的學習,每個學習小組都要在充分交流和合作探究后,整理出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的方法共有幾種,每種方法具有什么特點和怎樣使用。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要鼓勵班級每個學生都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并認真傾聽小組其他成員的觀點,最終形成統一性的學習成果。最后,教師要求各個小組依次選取一名代表說出本小組的學習情況,教師針對每個小組的發言,對學生進行逐一的學習指導和幫助。
數學科目不同于其他的知識學科,數學知識具有多樣性和強實踐性的特點,所以在數學知識的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開展實踐學習,因為一個完整的知識學習過程,絕不是僅僅包含課堂學習和強化練習兩個部分,更應該包括知識運用的環節。數學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具有多樣的關聯性,引導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積極將自己的課堂知識所學運用到生活實踐中,這樣既可以落實初中數學學科的知識學習要求,又可以鍛煉和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實踐能力,從而真正將學生主體與數學具體知識緊密地聯系到一起,徹底消除兩者之間的距離感和陌生感,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效率。
比如,在初中數學課程《幾種常見的統計圖表》的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完成對本課知識的詳細講授后,要給予班級學生一定時間,讓學生總結出各種數學統計方法的異同及優缺點,加深學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然后,教師要求班級學生自主選擇任何一種自己喜歡的數學統計形式,統計班級學生的身高情況,設計出相應的統計圖表,在這一過程中,班級學生間可以互相交流和配合。最后,教師要深入學生中間,一方面幫助學生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困難,一方面檢查班級學生統計圖表的完成情況,給學生準確指出在數學知識學習或實踐應用中的不足,幫助學生積極改正,實現更好的學習。
在初中數學科目的教學中,要把課堂教學模式創新落實到學生培養發展計劃中,始終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具體數學教學內容為出發點,促進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不再困難枯燥,而是變得更加輕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