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寧 廖倩云
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供電需求的不斷增長,隨之而來的是供電企業對配電網投資的不斷增加,為了高效利用建設資金,供電企業在大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從儲備前期診斷分析評價、儲備中期項目審查、投資后期綜合評價三個階段對配電網項目儲備開展多維分析與評價,為配電網儲備提供量化輔助決策信息,引導配電網投資方向,為公司配電網項目投入產出效益提升奠定基礎。
1.專業管理的背景。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及產業結構的變化,電力最高負荷和銷售電量不斷增長,配電網投資比重在逐年增長。配電網投資的管理短板也隨之而來,主要表現在投入產出的效果不理想,精益管理的手段不足等。基于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投資效益的迫切需求,供電企業高度重視配電網投資管理工作,研究探索形成多維度的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體系,以獲得配電網項目儲備管理精益化成效。
2.專業管理的理念和目標。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體系,以優化資源配置為目標,以“精益、高效”為導向,以公司、區域、資產組為分析對象,推動投資管理從單向反映向多維分析轉變。多維度評價方法體系將“宏觀層面”的綜合評價與“微觀層面”的基本評價相結合,主要研究內容包括三大部分:儲備前,業務現狀診斷分析,引導投資方向;儲備中,開展項目審查,包含供電區域投資審查分析和臺區資產組投資審查分析;儲備后,完成投資效益評價。
本文選取某地市級供電公司(以下簡稱M公司)配電網投入產出效益評價體系,以其所轄六個供電區域為對象,建立基于供電區域的投入和產出量化關系,緊密結合最新電力體制改革對公司經營業績以及營銷服務帶來的新要求、新挑戰,進行配電網投入產出多維度分析,為配電網投資決策提供輔助手段,引導配電網精準投資。
1.儲備前:把舵定向,筑牢配電網項目儲備基石。M公司構建"找短板-明方向-定策略"的"三步走"模式,開展配電網項目儲備前期工作,實現配電網短板指標定位準確、配電網投資方向明確清晰、配電網提升策略科學合理,為次年配電網項目儲備工作把舵定向,鋪好基石。

?
(1)多維評價,望診把脈,定位配電網指標短板。M公司從橫向、縱向、時間軸三個維度,全面量化分析評價配電網投入產出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橫向比較上,按A+、A、B、C、D 五大類供電區域分類,以全省其他地市公司為對象,判斷公司整體投入產出效果,確定公司整體短板指標。
縱向穿透上,以公司所轄六個供電區域為對象,結合各區域評分、排名情況對各具體指標進行逐項、細化分析,確定分區域短板指標(見表1)。
時間軸上,以時間維度持續跟蹤短板指標情況,關注問題是否具有持續性,剔除異常指標,交叉驗證橫向與縱向分析確認的短板指標。同時,研究指標發展趨勢,分析問題的嚴重程度,有助于對配電網項目進行優化排序。
綜合以上三個維度的分析,M公司的短板指標為整體短板指標主要為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單位配電網資產售電量與10kV公用配電線路N-1通過率。
(2)多級對應,問診定性,明確配電網投資方向。M公司在前期梳理出的項目屬性及指標關系對應表(表2)的基礎上,于發展部、運檢部項目儲備前,依據三個維度的分析結果,分區域差異化向業務部門提供投資方向建議、引導項目投資方向,輔助項目方案的制定。
財務部根據2017年的指標分析結果向業務部門提出方向建議:TA區、HL區迫切需要改善設備重過載問題、消除設備隱患以縮短用戶平均停電時間;SM區、XA區、JM區應加大變電站配套送出方向以提升單位配電網資產售電量指標,建議2018年加大這些區域這幾個方向的投資比重。
2018年M公司共儲備配電網項目1121個,投資計劃8.58億元,從投資方向上分析,2018年配電網建設項目著力于解決設備重過載,占比42%,以進一步改善M公司區域業擴受限比例指標;其次為消除設備安全隱患,占比26%,有助于縮短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和每萬戶故障報修量;再者是變電站配套送出,占比19%,有助于單位配電網資產售電量、10千伏線路N-1通過率指標的提升。
(3)多因融合,對癥下藥,擬定配電網投資策略。2017年度M公司整體短板指標主要為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單位配電網資產售電量。而根據梳理出的2018年公司投資方向,M公司2018年著力改善的指標為單位配電網資產售電量、用戶平均停電時間及業擴受限比例指標,對10千伏線路N-1通過率指標關注度不足。同時,隨著輸配電價改革的逐步深入,公司需要不斷增供擴銷,滿足新增負荷供電要求。

表2 項目屬性與配電網產出指標對應表
因此,2019年投資策略為:在有效保證公司新增負荷供電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消除設備安全隱患、加強網架結構和變電站配套送出三類項目比重,以有效改善短板指標,提升配電網投入產出效果。
2.儲備中:點面結合,提升項目的合規性和經濟性。宏觀層面,應用供電區域儲備方向審查場景,審核供電區域投資方向的合理性,通過供電區域產出指標趨勢分析,結合當前項目儲備規模及各投資方向比重等方面,審查供電區域項目儲備方向的合理性;微觀層面,應用臺區儲備項目投資審查場景,審核臺區資產組項目儲備合理性,以財務經濟性視角判斷臺區投資的必要性與優先級,使得在預算金額有限的情況下,投資向著高訴求、高經濟效益的項目流動。
(1)嚴格監控指標趨勢變化,精準匹配區域儲備投資。首先,引入供電區域投資經濟性審查方法,制定各項產出指標合格值,提前預警。其次,從電網安全提升、電網經濟效益和電網服務效能三大方面分析其指標變化情況,得到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再結合業務部門為主整理的《2017-2018年配電網10kV新建及改造項目清冊》和《2019年中低壓配電網工程項目清冊》,梳理供電區域的歷史儲備方向及儲備金額比重變化。匹配的原則為:若兩者增長趨勢相同則匹配,建議審批投資,否則需要進一步進行審查。
(2)開展臺區資產組項目評審,細化投資儲備項目。M公司財務部以臺區投資項目為儲備審查對象,聯合發展部、運檢部、經研所等部門對臺區資產組進行細劃,通過臺區指標現狀與歷史改造情況綜合判定項目投資的必要性,再利用資產經營診斷平臺的單體資產的全壽命周期關鍵信息,結合運行指標嚴重程度及經濟性產出指標情況,確定臺區投資的優先級,建立投資分析評價矩陣。將其劃分為可投資、暫緩投資、不投資三個區域,形成評價審核結果,最終確定投資清單。
3.儲備后:量化考核,綜合評價項目經濟效益。M公司在項目投產后,從兩個方面評價項目投產效益,一是分析各供電區域投入產出效能,識別運營低效區域,結合其當前預算下達及儲備情況綜合分析運營低效原因,輔助業務提升及下一年項目儲備優化。二是分析產出目標完成情況,檢驗項目執行效果并輔助下一年項目儲備目標制定。
(1)明確項目儲備評價標準,提升儲備管理精益度。M公司為進一步提升項目儲備的精益度,實現項目儲備的閉環管理,以貫徹"儲備后評價,評價后考核"的理念制定了《2018年M配電網項目儲備合理性評價意見與考核辦法》。一是經濟性考核,通過全年的投資方向對應的短板指標提升度以及產出與目標值之間的差異比對評價項目的經濟性;二是合理性考核,通過所有區域的目標完成情況來反向檢測目標設定的合理性。
(2)深入挖掘數據指向,優化調整投資結構。M公司在整合資產經營診斷平臺、PMS2.0系統、統一項目儲備庫系統及《項目清冊》的數據基礎上,通過與各供電區域2018年實際儲備規模進行比對,綜合考量各供電區域在2018年預算下達及預算完成情況,測算投資項目的經濟性。基于指標完成度與產出績效得分構建評價矩陣,按照數值分析將其劃分為三個區域,即問題區、關注區和對標區。針對不同區域提出不同的工作思路,確定各區域2019年儲備規模調整建議,形成M公司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分析報告。
M公司基于財務管理職能,結合配電網投入產出分析評價結果,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項目儲備審查管理流程,依托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模型持續追蹤六大供電區域配電網投入產出情況,形成配電網項目端到端的閉環管理,保證了配電網投資的必要性和針對性,實現了電網薄弱環節的精準定位和項目的精準投資。下一步研究方向如下:
1.完善數據質量。目前M公司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體系建立在儲備項目統計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上,數據統計口徑、數據完整性、數據傳輸等方面均有待完善,需要業務部門進一步完善數據質量,開展數據傳輸的定時監測,建立數據審核確認機制,以提高分析數據的質量,確保項目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2.利用信息化手段。目前分析主要依靠人工收集數據,篩選剔除異常數據后匹配分析,評價標準也存在一定的主觀性,分析的頻率受到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為常態化、高效率地實現評價分析,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自動獲取評價的指標數據、固化評分標準及評價模型,以便更加智能地實現各層級各維度的配電網投入產出評價分析。
3.建立指標評價體系動態更新機制。目前臺區資產組運行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綜合當前管理需求和各業務部門專業意見,初步設計了涵蓋電網安全、服務效能、經濟效益三大領域的產出指標,方向及重點會隨公司發展水平不斷變化,需要建立高效的指標體系動態調整機制,滿足公司業務發展及管理要求,時刻保障評價分析結果的有效性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