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時報》1月10日文章,原題:研究詳述垃圾食品企業如何影響中國的營養政策 “快樂10分鐘”是中國推出的一項活動,旨在鼓勵學生每天運動10分鐘。在一個兒童肥胖率驚人的國家,這似乎是改善國民健康的可貴一步。
但值得注意的是,該倡議及其他強調鍛煉是減肥最佳方式的官方項目均未提及減少高熱量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的重要性。現如今,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變得無所不在。
而兩項最新研究顯示,中國所強調的“健身最好”其實基本上出自可口可樂和其他西方食品及飲料巨頭。上述研究結果發表于周三出版的《英國醫學雜志》和《公共衛生政策雜志》。研究顯示,可口可樂公司和其他跨國食品公司通過一個叫“國際生命科學學會”的組織運作,目的是阻止在中國出現席卷西方的要求食品監管和征蘇打稅的運動。
可口可樂公司在美國試過類似的手段,與有影響力的科學家合作,建立一個稱為“全球能量平衡網絡”的非盈利組織,以傳播鍛煉而非節食才是解決美國肥胖危機的辦法。
研究作者、哈佛大學社會科學家蘇珊·格林哈爾希介紹,在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生命科學學會多次組織有關肥胖主題的會議,協助創立應對中國肥胖問題的國家衛生運動。中國的公共衛生倡議總是提倡鍛煉,很少提及減少熱量攝入或減少食用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的重要性。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營養學教授巴里·波普金表示,單靠體育活動是沒法根治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的。波普金曾在中國工作多年,協助該國制定營養指南和食品政策。
僅僅幾十年,中國就從食品匱乏變為與飲食不當有關的慢性病激增的國家。▲(作者安德魯·雅各布斯,喬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