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 諶蘭 王翔 王珍榮



[摘要] 圖像質量評價是超聲醫學影像質量管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提高超聲影像資料質量,建立規范化超聲影像資料圖庫,是當前業界面臨的共同難題與目標。該文主要探討質量管理工具PDCA在超聲圖像質量評價管理中的應用。
[關鍵詞] 超聲;圖像質量評價;PDCA
[中圖分類號] R44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1(c)-0039-04
[Abstract]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in ultrasonic medical image quality management.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ltrasonic image data and establish a standardized ultrasound image data library is a common problem and goal facing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quality management tool PDCA in ultrasonic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Ultrasound;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PDCA
超聲醫學屬于醫學影像的重要分支,在臨床疾病診療過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臨床依賴性不斷提升,對超聲診斷報告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圖像質量評價是超聲診斷報告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細則要求,醫院醫學影像科需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圖像質量評價活動,并運用質量管理工具對影像質量進行持續改進[1]。近年來,醫院超聲科學習與研究了戴明環(PDCA)理論,并將其應用到圖像質量評價管理持續改進工作實踐當中,顯著提升了超聲診斷報告質量,現介紹如下。
1? 戴明環理論概述
PDCA循環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采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2],它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將質量管理分為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調整(Action)4個階段。在質量管理活動中,將工作按照PDCA4個階段進行管理,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依次循環,以便質量管理待續改進,在包括影像在內的諸多領域的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成為改進工作質量的必備借鑒[3-6]。
2? 具體應用
2.1? 制訂超聲圖像質量評價持續改進計劃(Plan)
2.1.1超聲醫學影像資料圖像質量缺陷問題調查? 該院超聲科共有執業醫師16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7人。2017年1月,科室擬對超聲醫學影像資料圖像質量進行持續改進,首先針對圖像質量缺陷進行了抽樣調查,在超聲PACS系統中隨機抽查2016年12月份科室檢查病例中每人10例共計160例影像資料,發現有缺陷影像資料57例(57/160,35.6%),合格率64.4%,包含患者基本信息、圖像質量及報告單書寫規范等方面的缺陷共計125條,見表1。
2.1.2 確定關鍵缺陷及原因分析? 根據“二八法則”、超聲圖像質量缺陷柏拉圖(圖1)及不同職稱醫師超聲影像質量缺陷餅圖(圖2)分析,確定了中、初級職稱醫師是發生圖像質量缺陷的主體,圖像質量缺陷、體表標識及病變注釋缺失、部分重要切面及CDFI缺失、報告描述及診斷結果不規范等四類缺陷為圖像質量缺陷的主因(累計百分比86.4%),召集全科人員應用頭腦風暴法對主因子產生原因進行了因果分析(圖3)。
2.1.3 制訂改進目標及解決方案? ①制訂科室新進人員及低年資醫師培訓方案,旨在提升年輕醫師及新進文員的業務技能水平,加強其規范存貯超聲影像資料及報告的認識;②根據湖北省衛生和計生委發放的53個專業醫療質控指標制訂了科室超聲質控指標及超聲檢查操作技術規范,結合湖北省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制訂超聲醫學圖像評價制度,成立科室圖像質量評價小組,完善超聲報告審核與發放規定,將個人圖像質量納入科室績效考核內容;③提交科室超聲設備采購計劃,制訂完善的設備維修保養制度,確保科室設備與網絡能滿足日益增加的患者檢查需要;④將上述圖像質量缺陷主因確立為圖像評價管理的主要檢查目標,每月進行評價改進,力爭改進后每季度抽查影像資料中缺陷例數下降30%,年終超聲影像資料合格率達90%。
2.2? 具體實施方法(Do)
①組織新進醫生及報告文員入職培訓,加強崗位業務技能,報告單書寫規范及溝通服務能力學習,每月堅持科內業務專題講座一次,并進行三基理論測試,提升科室人員影像質量認識。
②嚴格落實超聲診斷報告發放過程中的查對及審核制度,減少報告發出錯誤。
③每月召開科室質量與安全管理會議,將圖像評價列為會議的重要內容,對上述實施措施進行階段性小結,發現問題及時修正調整,并提出下階段整改措施及目標,促超聲診斷報告規范及滿意度持續改進。
④通過政府統一招標購進了2臺彩超,同期協助網絡中心對超聲PACS的功能與應用作了優化和改善,降低設備因素對圖像存貯質量的影響。
2.3? 督導檢查及反饋(Check)
成立了科室圖像質量評價小組,指定專人每月在超聲PACS中隨機抽查超聲醫師診斷報告,每人不少于5份,從上述圖像質量4類缺陷主因方面對每份圖像資料進行評價評分。
2017年全年12個月4個季度的圖像質量評價工作中,共抽取1 056份超聲影像資料,對4類缺陷主因進行分析統計,見表2、圖4。同時對4季度未達標41例影像資料的73個缺陷原因進行了統計,見表3,圖5。
2.4? 總結并制訂下年度改進計劃(Action)
2.4.1 質量改進結果? 通過一年的圖像質量評價工作,得出以下結論:①影像質量不斷改善,超聲圖像規范達標率不斷上升,由一季度68.2%上升至四季度84.4%;②4類缺陷主因占比從86.4%下降至65.7%,總體結果明顯改善;③中初級職稱醫師超聲影像資料缺陷率占比下降;④全年抽查影像資料達標率74.4%。
2.4.2 持續改進階段性問題分析? ①超聲檢查工作量逐年持續增加,科室平均每天每臺機器超負荷工作量運轉,每個患者檢查時間有限,超聲醫師為了及時完成任務,工作頻率加大,圖像采集過快導致圖像模糊不清,故該類缺陷較同期有增加;②年輕醫師經培訓及嚴格要求后,圖像規范性采集依從性較好,圖像質量明顯提高,缺陷占比顯著下降,反之高年資醫師缺陷占比增大,可能與圖像質量控制認識放松有關,下階段工作中須關注;③9項主因外圖像質量缺陷因素占比增高,該階段未得到同步改進,應作為下階段分析及整改重點;④現有的圖像質量評價與超聲報告發放與審核制度需進一步完善固化,形成科室圖像質量評價與控制標準,保障科室影像質量不斷提高。
3? 結語
超聲醫學與傳統放射影像不同,圖像采集依賴于超聲醫師的手法和患者檢查時的配合狀,主觀性較大,難以制訂統一的標準切面,給影像質控帶來了困難。隨著醫院信息化建設的大力推行,超聲圖像資料大量存儲于醫院PACS系統中,為超聲圖像質量評價提供了基本條件,應用PDCA質量管理工具結合科室圖像質量評價、報告發放與審核等制度可以加強超聲圖像質量控制并持續改進,確保科室超聲醫學影像質量與安全。
[參考文獻]
[1]? 中國醫院協會.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14-118.
[2]? 潘沼山,孫方敏,黃始振.現代管理學[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13-215.
[3]? 陳蕊,趙佳琦.PDCA循環法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超聲臨床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6,18(8):563-564.
[4]? 楊楠蘭,陳波,李強,等.PDCA循環法對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超聲醫師臨床技能效果的觀察[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7,19(7):497-499.
[5]? 謝宗凱.PDCA在放射科影像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15):83-84.
[6]? 周建清,馬靜,湯青燕.PDCA在放射科影像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3):130-132.
(收稿日期: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