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 王海燕 王晶


[摘要] 目的 探究目標管理對普外護理質量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8年1—12月期間收入該院普外科治療的98例患者為例,均分為對照組(n=49)和觀察組(n=49),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管理, 觀察組實施目標管理,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以及患者對臨床護理質量的評分。結果 目標管理的實施,觀察組臨床不良護理時間的總發(fā)生率為4.08%。而對照組護理糾紛、護理投訴事件的總發(fā)生率為18.36%,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規(guī)范、基礎護理、護理安全評分分別為(83.54±7.63)分、(84.87±7.25)分、(82.65±7.21)分,對照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規(guī)范、基礎護理、護理安全評分分別為(75.98±6.35)分、(74.32±5.97)分、(75.38±6.18)分,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普外護理質量管理中實施目標管理,能夠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總發(fā)生率,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關鍵詞] 目標管理;普外;護理質量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1(c)-0124-02
近幾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護理學科的質量管理有待加強。因此如何提高護理管理已經成為醫(yī)院管理工作中的重點。有關資料顯示[1],全面質量管理被廣泛應用于護理管理中,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效果。目標管理是指以質量管理為組織工作中的核心,動員全體成員積極參與,達到護理的每一個單元緊密聯系,協調配合,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護理服務的效果,使成員與社會共同受益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實施目標管理,能夠樹立醫(yī)院良好的形象,促進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因此該文對目標管理對普外的應用效果進行深入研究討論,分析2018年1—12月間該院收治的9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收入該院普外科治療的98例患者為例,均分為對照組(n=49)和觀察組(n=49)。以上研究對象以及家屬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同時獲得了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排除標準:①認知功能不全者;②患者臨床資料不全者;③依從性較差者;其中對照組患者年齡25~78歲,平均年齡為(38.65±8.65)歲;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2~77歲,平均年齡為(39.25±9.01)歲;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管理模式,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目標管理,具體分以下幾點:(1)成立目標管理小組:鑒于目標管理的順利開展,首先成立目標監(jiān)管小組,總負責人由科室主任擔任,科室護士長擔任組長,科室臨床經驗豐富、年資較高的護理人員擔任組員[2]。同時醫(yī)院各個管理部門需對目標管理小組給予支持,從而推動各科室管理工作的實施。(2)制定科學、合理目標:①群體工作目標需通過對上一年度工作進行總結,結合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以及人員的特點、職業(yè)素養(yǎng)、科室結構以及時間進行科學、合理地安排,并根據Smart原理為核心制定符合科室情況的群體目標[3]。②制定個人目標:通過對每一位護理人員的資歷、工作經驗進行細致分析,將目標管理細致化分到每日、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同時對科室的骨干人員設定工作目標,對于臨床護理經驗不足的人員設定向工作表現較為突出的護理人員為工作目標,同時制定分級培訓以及考核制度[4]。(3)實施目標管理:目標管理的順利實施,首先制定管理內容,合理分配到個人,加強自身職責的同時,還要對其他人員起到督促作用,形成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同時護士長應制定管理考核小組,隨時對護理工作進行考核或者是監(jiān)督,當發(fā)現問題時,追究到個人,給予糾正并給出相應的處罰、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開例會,分析總結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并討論相應的措施,最后對管理工作做出改進,以期提高護理質量[5-6]。(4)管理目標考核機制:目標管理后的有效實施,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機制,進行監(jiān)督、總結、評價。定期舉行例會,在會中首先護理人員進行自我評價和改正方案。根據護理質量量表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操作能力。技術水平、溝通能力等進行評價,給予嘉獎或者是懲罰。(5)目標管理激勵機制的確立:激勵機制的確立是目標管理有效實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對目標的實施有促進作用,同時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激勵機制可包括精神獎勵、獎金獎勵,并且有監(jiān)督小組做好記錄。精神獎勵如:根據科室的具體情況可適當舉行聚會旅游等,增加護理人員凝聚力,同時對不善交談的護理人員給予關注[7-8]。物質獎勵如:根據基本工資的80%發(fā)放獎金,剩余20%可根據護理表現、出勤情況進行發(fā)放。并且將總獎金中部分作為年終獎。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不良事件發(fā)生幾率以及護理質量。
1.4? 護理質量評分標準
護理質量包括護理規(guī)范、基礎護理、護理安全3項,通過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評分,嚴格控制發(fā)放問卷數目,要求患者認真填寫,且如數收回。各項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
目標管理的實施,觀察組護理糾紛事件、護理投訴事件總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評分
實施目標管理,觀察組護理規(guī)范、基礎護理、護理安全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人們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增加,因此對臨床護理工作的要求也隨之增高。目標管理是指在常規(guī)管理的基礎上結合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其管理計劃,而目標管理的實施,可以明確管理工作發(fā)展方向,同時將資源的效益放大,對臨床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起到促進作用[8]。在目標管理設定的過程中,結合臨床現狀以及做出調整,提高工作效率。
該次實驗中,觀察組護理糾紛事件、護理投訴事件的總發(fā)生率為4.08%,而對照組總發(fā)生率為18.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目標管理的實施,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風險,同時提高臨床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在普外護理質量管理中實施目標管理,能夠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總發(fā)生率,從而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莉.目標管理在普外科護士分層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36):7759.
[2]? 胡凌燕,張之娟,王芙蓉.目標管理理論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及對護理人員績效管理的影響[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21):253-254.
[3]? 趙改紅,楊娟.目標管理在普兒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30):228.
[4]? 陳梅英.目標管理理論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30):252.
[5]? 孫婷玉,黃勤鳳.目標護理措施對急診護理質量及護患糾紛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0):93,98.
[6]? 潘璐.目標管理運用于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效果評價[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95):18707.
[7]? 劉元花.目標護理措施對急診護理質量及護患糾紛的影響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8,16(398):30,86-87.
[8]? 王麗君,閆文婷.目標護理對Ⅱ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及預后的影響[J].西部醫(yī)學,2017,29(9):1320.
(收稿日期:201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