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希
(廈門路橋景觀藝術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廈門市“四橋一隧”(海滄大橋、集美大橋、廈門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景觀是廈門進出島重要交通通道的門戶景觀,所處位置尤為重要。受2016年9月超強臺風“莫蘭蒂”的影響破壞,全市的景觀綠化遭受了一場歷史性重創。而第九次金磚五國元首會晤會議于2017年9月3~5日在廈門召開,這對廈門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歷史機遇,“四橋一隧”作為重要的城市交通系統最能在金磚會議期間體現出良好的交通組織、運行效果和景觀形象,是對外展示廈門國際都市形象的重要名片,在此背景下,市政府提出對“四橋一隧”重要節點進行綠化重建提升工程。
““四橋一隧””進一步拓展了城市發展空間,有力地推動了“島內外一體化”進程——跨島發展[1],此次綠化重建提升范圍為“四橋一隧”進出島重要節點,綠化提升總面積約為32.5萬m2,工程投資造價約9000萬元,其中海滄大橋為8.4萬m2,集美大橋為6.5萬m2,廈門大橋為3.5萬m2,杏林大橋為3.1萬m2,翔安隧道為11萬m2。本項目2016年12月10日進場施工,于2017年4月30日前全部完成基礎綠化提升并開始精細化養護,分別于4月、6月、7月、8月底前分四期完成金磚會議前的花化彩化布置。
按照“恢復加超越”的工作目標,堅持綠化、彩化、花化、文化、變化等“五化”理念,遵循“適種、經濟、美觀”原則,落實“近期與長遠相結合、重建與提升相結合”要求[2],此次災后重建提升特別注重綠化的層次感,逐一打造天際線、林冠線、邊界線“三線一體”的植物群落組團景觀。
此次重建提升內容主要對“莫蘭蒂”臺風破壞后“四橋一隧”管養范圍內的受損苗木進行移植、整形修剪、移除并補植等;對重要節點位置進行綠化提升、營造微地形、布置景石、花池假山砌筑、園路鋪裝、安裝灌溉給水等;對迎接金磚會議召開進行花化彩化布置,垂直綠化及生態護欄建設等。
根據項目時間緊、標準高、任務重等特點,工程上采用邊設計邊施工的模式,通過對“四橋一隧”臺風破壞后的現狀進行充分考察后,分析了各地塊存在的缺陷,快速確定了提升原則、主題定位與設計目標,并提出了“清雜表、修折枝、挪殘苗、梳林地,騰綠界、凹路肩、美圍墻”等指導方針,施工范圍主要針對各橋隧節點(橋頭綠地、道路分叉口、交通島頭)、中分帶、側分帶及邊側較大綠地進行綠化提升改造。
比如,在翔安隧道島內端,一處綠地經過微地形處理,構造出一定的坡度,這使各類植物組成的景觀造型更顯立體、豐滿(圖1)。此次提升還堅持美學原則,選擇抗風、耐鹽堿的植物,豐富植物種類;在道路中分帶,配植冠大蔭濃的喬木,建設林蔭道;加大彩化香化力度,推廣立體綠化,靈活運用開花喬灌木、色葉植物、時令花卉,提升花化彩化效果[3]。

圖1翔安隧道島內端微地形處理
針對原有灌溉管道已使用多年,部分管道老化堵塞,已無法滿足功能使用。此次進行統一設計改造,采用PE管材,設計自動噴灌系統,根據場地采用射程半徑2 m、4 m和6 m等各種規格的可調節伸縮性散噴射等類型噴頭。
“四橋一隧”主要是車行視線為主的道路綠地景觀,在設計空間尺度上力求大尺度空間花卉布置,主要采用花帶布置的手法,營造清雅大方、簡潔明快的視覺效果。主要品種有:多花三角梅、醉蝶花、繁星花、香彩雀、夏瑾、粉紙扇、大花百日草等時令花卉。
結合場地情況,在集美大橋枋鐘路跨線橋下利用原有的4座橋墩改造成4座以金磚會晤標志的特色垂直綠柱(圖2);在廈門大橋進出島兩側延續原有護欄的功能升級為以迎賓音符為特色的生態型花護欄(圖3);在各橋隧收費站前廣場的三角梅花箱花柱布置,改變原有水泥硬地的單一景觀,營造重要會議的熱烈迎賓氣氛;以及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品種需要提前對時令花卉進行定制儲備、控花等處理,對苗圃自有的多花色三角梅進行反季節催花處理,確保在金磚會晤期間達到盛花的效果。

圖2 集美大橋以金磚會晤標志的特色垂直綠柱

圖3 廈門大橋生態型花護欄
項目作為廈門市災后重建的第一批重點項目,市政府、市園林局對項目高度重視,公司領導在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內迅速組織各方對項目進行認真分析,針對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點多面廣等特點,快速啟動了一系列行動,確定了以公司高層掛職分管、以項目經理為主導的項目管理班子,并根據項目施工區域分散在各橋隧島內外兩端初步形成了下設11家專業施工班組的組織架構。通過項目部全體工程管理人員和施工一線人員夜以繼日的拼搏,以及業主、監理人員在施工過程給予的幫助、督促下,項目在短時間內迅速恢復并超越了原有綠化水平,整體景觀效果受到了各方肯定。
本工程采用動態設計、動態施工的模式,跟以往做法不同的是,此次施工是一個反復溝通的過程,大到某個地塊的設計方案,小到每個植物品種的搭配,都要求各方需要不定期的進行碰頭協調會。不僅要細致調查場地實際情況,及時做好施工前后的視頻圖像采集,而且在施工過程中及施工完成后都要做好影像記錄、四方簽證等資料備案,并不斷制定施工計劃或調整施工措施,才能保證工程的順利快速推進。
經過此次重建提升后,“四橋一隧”道路兩側已經披上了點綴艷麗圖案的綠綢,兩側寬闊的植物景觀帶樹種豐富、層次鮮明,裝點出步移景異、季季有彩的綠化景觀。接下來,“四橋一隧”綠化景觀將按照“三分種、七分管” 的精細化養護管理標準,保持長久的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