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然木·雅森 牛騰騰 新疆藝術學院
孟二虎,1969年出生于新疆伊犁,現為新疆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新疆油畫學會理事、新疆第二批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新疆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在藝術探索和研究上,孟二虎一直秉承著“藝無止境”的藝術認知,不斷地對藝術進行著探索和嘗試,把所學、所見與自身的藝術修養相融合,探索出了獨特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1]。
這里,筆者分三個階段對孟二虎的繪畫風格演變進行了分析。
第一階段主要是2003年之前,這一階段是其的前期探索與學習階段。受印象派和19世紀俄羅斯繪畫的影響,其這個時期的畫面更重色彩、筆觸,從油畫作品《冬日河灣》《山魂》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畫面中微妙的色彩變化和蘇派風景的身影。在對畫家進行采訪期間,筆者有幸見到了他那個時期的一大批作品和幾百張三十厘米左右的寫生稿。這些作品不僅是他那個時期勤奮努力的見證者,同時也為他以后藝術道路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是2005——2009年,是其繪畫風格的初探和形成期。孟二虎在北京藝術研究院進修期間,他看到了很多國際性的展覽,特別是看到了俄羅斯繪畫三百年和印象派展覽中的原作后,他深刻地意識到,自己之前的作品一直都在學習和模仿別人的東西,沒有自己的特色。由此,孟二虎試圖努力擺脫印象派和俄羅斯繪畫的影響,在不斷豐富、完善自身知識的同時立足本土文化,從中國傳統繪畫中汲取營養來尋求創新點和融合點。作品《冬的記憶》創作于2005年,在這幅作品中,作者在西方畫種中加入了中國傳統水墨畫元素,這次的探索和嘗試在一定程度上為他繪畫風格的形成做好了鋪墊。標志著孟二虎繪畫風格形成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其在北京藝術研究院期間創作的《雪意情懷——冬窩子系列》。這個系列的作品無論是構圖、色彩、筆觸還是意境,都體現了他將中國傳統繪畫形式進一步融入西方現代繪畫創作中的嘗試。
第三階段是2011——2013年,是其繪畫風格的成熟期。這個階段他正在四川美院進修,重慶的天氣雨水充沛、多煙霧朦朧,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繪畫形式感興趣的孟二虎受張大千大寫意作品的影響和啟發,創造出了《夢回故鄉系列》和《風雪系列》。在這些作品中,他把強烈的情感凝結在了簡練的色彩和筆觸中。利用油畫顏料表現出了傳統繪畫中的潑墨效果,追求形式與情感表現達到了完美的結合,營造出了夢中故鄉和天山風景所特有的夢幻意境。同時,也使他的繪畫風格更趨向成熟。
即使是同一個地方,不同的天氣、季節對藝術家的視覺、心理刺激也會有所不同。藝術家受外界的刺激所產生的感受直接調動著藝術家創作時的筆觸,或蜻蜓點水,或大刀闊斧[2]。在風景作品《河灘秋色》中,畫家對遠山的處理上利用了大刀闊斧的,以大小、形狀不同的面交代了山的體積和走向。對天空和云的處理同樣是利用大刷子干凈利落地將其加以表現。在作品《春風吹過西天山》中,畫家利用畫筆輕輕點染了畫面顏色,用滴灑顏料等方法營造出了云霧縹緲的風雪效果。在作品《云起唐布拉》中,畫家所用的筆觸較少,表現的氛圍也更加平靜、豁達。
油畫藝術的表現與色彩是分不開的,不同的色彩會帶給人們不同的心靈感受,畫家主要是運用色彩的這一特性來加強畫面魅力的。在孟二虎的風景作品《河灘秋色》中,整個畫面的主色調是淡雅的黃藍色,給人以秋高氣爽、秋意盎然的感覺。畫面中的色彩清新素凈,最重的顏色在樹林的暗部、地上的投影,其次是山坡的陰面。畫家降低了色相的對比和明度變化,在統一中求變化,用微妙的色差表現了稍近處的一些山坡與遠處的樹林,從而拉開了其與遠山的距離。在畫面中,較重的顏色被安排在了中景的樹林處,而被陽光照射到的地方,所用的顏色是純度較高的黃色和橘黃色。畫面中間一塊黃色草地的呼應將整個畫面的秋天氛圍推向了高潮。
辭海中對構圖的解釋是:藝術家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體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間內安排和處理人與物的關系,從而把個別局部形象組成藝術整體。在作品《鐵熱克提的冬天》中,畫家巧妙地運用了遠山和樹林連接成的延伸的線加強了對空間深度的延伸。畫家利用電線、肌理痕跡,使每組線條形態各異又和諧統一、交錯布局。通過富有節奏感的變化制造出了一些矛盾沖突,利用點、線、面之間有節奏的穿插與運用,即將畫面的形式美展現了出來,又使畫面變得活躍、和諧、不呆滯,從而構建出了豐富而有序的畫面焦點,再加上裊裊炊煙的點綴,營造出了寧靜祥和、富有生機的村莊景象。
在風景油畫的寫生中,意境既包含了對客觀事物的描繪,也包含了畫家對于自然風景的感受、生活的體會。其通過色彩的配置、表現方式的獨特、結構布局的精心安排在作品中展現出一種獨特的意境,通過畫作之中的意境表達讓觀賞者體會到了畫作更深層的韻味。孟二虎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常將自己對家鄉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融入作品中,借以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豐富了作品的內涵,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風雪題材的作品《春風吹過西天山》表現的是新疆伊犁地區,整體的色調偏淡藍紫色,山頂被雪覆蓋,山坡、樹枝上的殘雪以淡雅的白色在恣意放肆的筆觸中營造出了一個千里冰封的浩大風雪場景。雪山與天際融為一體,幾株黑色不屈的蒼松與白色的雪山構成了畫面的視覺中心。在色彩運用上,畫面的顏色較為單純。在色相上,所有事物的純度均有所降低。大筆觸的揮灑,點、線、面構成關系的穿插、對比、聚散與作品的節奏韻律相呼應,帶有濃郁中國畫意境和“天人合一”的意韻,極富中國水墨的韻致,具有形式美與意境美的統一。
從生活中發現美、捕捉美、創造美是繪畫創作的基本規律,中國古代著名的理論家張璪曾將藝術創作中收集素材的方法歸結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兩個方面。外師造化就是告訴我們要貼近生活,深入細致地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創作素材。油畫藝術的發展要與本土文化深入融合,在現實生活中尋找素材,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獲取創作靈感,并將其以一定的形式展現出來。孟二虎喜歡到大自然中去直接面對那些令人激動的東西,并把它們捕捉下來定格在畫面上。他深信神秘的自然景象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出乎人意料的視覺和身心刺激,不同的感受與刺激所帶來的表達方式和所呈現的畫面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通過對孟二虎風景油畫作品的近距離觀察和研究,筆者的感悟不僅僅是畫面中激情靈活的用筆、自由靈動的用色、精心安排的構圖、畫面的節奏、韻律、意境等反思和思考,更多的是對風景油畫創作的指導和啟發。作為新時代油畫專業的學習者,首先,要擁有創新的意識,要善于發現美,勤于創造美,積極努力地探索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方法。最后,要認真學習前輩藝術家畫面中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勤于思考。最后,要扎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動學習、吸收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的歷史文化,從身邊尋找創作靈感和題材。
通過對孟二虎油畫風景作品中繪畫語言和作品意境的分析、研究與學習,將其與自身相結合,可以不斷完善我們的繪畫技法和理論知識,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繪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