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春紅 (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
儀式是指一種有意義的特定行為方式,是一個群體通過象征的方式表達感受和思想的一種特定的行為或活動,象征著舊的已經結束,新的就要開始,它是一條緩帶,讓心靈回首、新生。所以,當六年的小學生活結束的時候,我決定以一次慶典為孩子們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江蘇省如皋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是全國第一所公立小學,校園里有一座文廟大成殿,建于明朝嘉慶十九年,距今已經有479年的歷史。當我來到了這所積淀深厚的學校時,便被這不可復制的校園環境所震撼。
如何讓孩子們了解學校的過去、現在?如何讓孩子們知道大成的淵源與神圣?如何讓孩子們擁有遠大的理想?
立德樹人的理念、八禮四儀的活動踐行給了我很多的啟示,于是我把目光投向了校園中央巍然屹立的大成殿,還有門前1400 多年的泮水,從久遠的歷史里找尋適合當下的元素,努力將古典與現代融合到一起,嘗試開設系列“儀禮”課程,當然,這里的禮儀不僅僅指言語行為的規范,更是一種道德功能,價值引領。
那么,如何利用大成殿,給孩子們一個獨一無二的畢業慶典呢?
翻開詩經,我懂得了“天子之學有辟雍,諸侯之學有泮宮。泮池,居孔廟學宮前,呈半圓形,三面環水,為古代官學標志,意寓‘學海無涯’”;懂得了“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思樂泮水,薄采其藻”;懂得了“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更深刻地懂得了“中國夢,我的夢?!?/p>
作為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大成、泮水,應該是我們活動策劃的靈魂所在。于是,我將大成資源進行了有效的融合,確立了以“水”為中心、以大成殿為依托的畢業慶典方式。
畢業典禮是學校儀禮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好的畢業慶典不僅要能推廣校園文化,也要能夠傳承校園內的優良傳統。
教育的旨歸是人,因此,我理直氣壯地追求讓兒童成為完整的人。兒童有無限的成長可能,在成長的路上,我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遇見屬于自己的慶典,考慮到大成殿千年不變,泮池水日夜流淌,我決定以“時間,你好”為主題,確定五個流程:
最莊重:啟戶———戴著博士帽走出大成殿。
啟戶是大成殿前特有的傳統儀式,大成殿悠揚的鐘聲響起八下的時候,現場山呼海嘯,禮花齊放。學有所成的孩子在師長的帶領下隆重地從這里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于是,我讓孩子們戴著親手制作的博士帽,手持向日葵花,走過大成殿。孩子們走出大成殿的一剎那,我的淚情不自禁地往下流,是激動,是不舍,更是對孩子們的祝福。
最難忘:最后一節課,感受時間的饋贈。
在這一板塊,我選擇了學校一天的三個片段,晨誦課程、跨界課堂、走班社團進行了整合展示。
附小的一天從晨誦開始。獨有的晨誦暮鼓課程拉開畢業典禮的序幕——每組兩句論語,從一年級開筆禮孔子爺爺的目光里來,今天我們依舊在孔子爺爺注視的目光里離開。
最后一節課依舊是跨界課,這是我們學校獨創的“學科+形式”,獲得了國家成果獎一等獎,執教者是我們跨界課堂的創始人朱愛華校長,這部分活動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惜時篇——
有的小組回望歷史深處:在甲骨文中就已經有了“時”,帶領大家認識不同的時字;
有的小組研究出是時間與太陽聯系在一起的;
有的小組收集了世界上各種各樣的計時器;
有的小組用歌聲讓我們明白了童年是池塘邊知了的聲聲叫聲。
用時篇——
進入中學,我們該如何用好時間?各組代表用讀、寫、頌的方式進行展示。
身邊的榜樣是最有說服力的,剛揭曉的市文理科高考狀元都是我們學校畢業的,我也請他們來談談珍惜時間的好處。
六年的時間不長不短,當現場《時間都去哪兒了》的音樂響起,全體同學在音樂教師的指揮下輕輕地哼了起來,有的孩子甚至泣不成聲。
這一環節,以大成殿前廣場為課堂,這是一種打開,我想其對孩子們來說不僅是一堂畢業課,更是一堂人生的“啟程課”。
最動人:多彩的社團,永遠的記憶。
我一直認為:小學里考幾次100 分,將來孩子不一定會記住,但花樣翻新的活動孩子們一定會記得。所以這一環節,我選擇了獨輪車社團的孩子,他們六個人組成一個隊伍,或牽手,或獨行,以騎行的方式帶領孩子們穿行在大成殿前漢白玉鋪成的仁、義、禮、智、信之間,孩子們就仿佛是走在歲月的長河里,從過去到現在,直至未來。
最圣潔:思樂泮水,薄采其芹。
這一板塊是思樂泮水,薄采其芹。我請來了低年級的小朋友盛裝為六年級的哥哥姐姐送別,他們手里捧著的是泮池里的水芹,據說古代考取秀才的人,就會采摘水芹,插在帽檐上,預示著很有文采。學海無涯,老師的祝福將永遠伴隨著孩子們遠航。
這樣,我們緊緊抓住泮池的水、世界的水、人生的水引導孩子們在情境中感悟,讓孩子們明白做人就要做水一樣的真君子,大德大愛、大美大成應該成為畢生的追求。
生命不可復制,容不得疏忽和怠慢,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喚醒,對生命的尊重,對教育規律的探尋,正是我宵衣旰食、孜孜以求的本心和朝向。
最美好:未來信箱,相約二十年后再開啟。
這一環節,我們把夢想寫進心愿卡,相約畢業二十后再開啟。畢業不是終點,我們用儀式喚醒生命。當一個個簽名的氣球飛上藍天的時候,孩子們的心也飛向了遠方。
與時間同行,做時間的主人,我們是永遠的附小人。
我希望孩子們永遠記得校訓:大德大愛,大智大行,大美大成。
我深深祝福孩子們:能夠成長為有國際視野的中國優秀公民。
就這樣,我用一次畢業慶典回眸回憶,為我們相遇,相識,相愛送行。
這樣的慶典儀式為孩子們建構了一種無意吸納的課程,這里的“儀禮”更多地指向兒童的生命成長,孩子們學會了珍惜時間,懂得了感恩;體驗到了成長的幸福和夢想的力量。
活動讓家長更多地了解了學校;活動增強了教師的凝聚力,讓教師更多地明確了責任;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懂得分享,理解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誨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
這就是我們活動的意義所在。事實證明:只有打動學生的儀式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只有教師在莊重的儀式中培養學生的成功感、認同感,才可能讓活動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