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麗詠 百色市財經職業技術學校
落后性。幼兒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往往存在不重視和落后的心理。比如,學習一首歌,只重視幼兒會不會唱,而對于教的過程則是不重視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對周圍生活的感覺和體驗,培養幼兒藝術表現和創造的初步能力。”這說明,幼兒在學習一首歌曲時,不是看他們是不是學會了唱歌、唱譜、節奏、隨著音樂跳舞等,而是要看幼兒對這首歌的理解程度,能否感知這首歌帶來的內在意義。
幼兒教材要具備引導性,學前音樂教材也不例外。但是,綜觀我國幼兒園所用的音樂教材,我們發現,其內容滿足不了學前幼兒的音樂教育需求,而且重復性較高。教材形式又具有局限性,且市場上出現了多種音樂教材,沒有統一標準。還有,幼兒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往往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運用說教形式讓幼兒死記硬背,沒有靈活性。而且,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對每個幼兒都用同種教學方法去教,例如,幼兒對音樂的理解程度不同,對于理解性高的幼兒,除了讓其掌握課堂知識外,還可以幫助其進行向外延伸學習。然而,很多幼兒教師都忽略了幼兒的重要感知特點,這就會對幼兒原有的音樂天賦和想象力、創造力產生不好的影響。
幼兒音樂教學對幼兒的成長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第一點是提升幼兒的聽力。幼兒的特點是年齡比較小,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最先是通過耳朵來感受的。音樂中的節奏、情感、音色等方面都是幼兒通過聽力來感知的。所以,音樂對幼兒的聽力有很大的提升效果。
第二點是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記憶力和觀察力。我們成人之所以能被一首歌吸引,首先是因為其動聽的旋律,幼兒也是這樣。例如,當他們聽到歡快的歌曲就會興奮起來,甚至會手舞足蹈。當他們聽到傷心的歌曲時,甚至會落淚。這都說明音樂教育對幼兒記憶力和觀察力的提升都是有作用的。
兒童在3~6歲的學齡期,其身體發育和感官發展都是非常迅速的。音樂教學對幼兒的語言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例如,教師在教給幼兒音樂時,要正確教給幼兒歌詞的發音,不斷積累幼兒的詞匯量,這會讓幼兒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我們之前的教學思想就是讓幼兒學會數數、算題、識字、閱讀等。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進行,國家對教育越來越重視。通過音樂教學的實踐證明,對幼兒全面綜合素質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為幼兒教師,要懂得音樂教育對幼兒教育的重要性,然后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性格特點、心理特點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讓幼兒得到更好的發展。
不論是大一點的孩子還是小一點的孩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他們才是整個課堂的主體。由于兒童的身體發育特點和年齡特點,他們的注意力和控制力時間都很短。于是有很多幼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就會采取強制性的措施讓幼兒進行學習,這會大大打擊幼兒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甚至會使其產生恐懼心理,對幼兒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時對音樂教學也產生了一定阻礙。
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創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思維,摒棄傳統說教、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要不斷以幼兒為主體進行教學,通過以引導和調動幼兒情緒和學習熱情為主要方式,讓幼兒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例如,在進行音樂作品的欣賞時,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幼兒說出在音樂中聽到了什么、聯想到了什么,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不斷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
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音樂教學內容的編排。幼兒是活潑好動、樂觀向上的。當幼兒進行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后,一定會感到身體和精神上的疲累。這時,可以在每節基礎課間加入一堂音樂課,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釋放自己的心情,活動自己的身體。幼兒音樂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在進行幼兒音樂教學時不要僅僅局限于唱歌這一種表現形式。還可以加入舞蹈、樂器、演奏、小組表演等形式,不斷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陶冶他們的情操,讓幼兒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