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亮 袁 琳 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國家對文化發展的要求也在陸續提升。我國繁榮昌盛的根本原因是擁有諸多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重在教育。高校是生產和傳播先進文化的圣地,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以及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培養可靠的接班人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職責。
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中,高尚典雅的藝術在培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將高尚典雅的藝術融入校園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而且還能夠使其在校園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形成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必須從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制度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幾個方面入手。隨著高校改革的深化和大學教育的興起,適應高校發展的新校園文化仍需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能夠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綜合素質,提高學習能力。
隨著現代舞蹈的日益成熟,芭蕾舞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現在大學生越來越重視課外活動,良好的課外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還會使學生更加努力,更加團結。德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核心,芭蕾不但可以增強人們的時代感、道德教育和吸引力,它還是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的有效載體。芭蕾舞教學與德育的相互滲透可以推動和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科學有效地完成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務。欣賞芭蕾舞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優雅的藝術和文化,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其理解藝術背后的思想和力量,從而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
一方面,芭蕾舞有利于弘揚民族精神,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另一方面,在芭蕾舞的訓練中,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意識的培養也得到了體現,這是由芭蕾舞的特點決定的。芭蕾舞要求每位表演者必須具有高度的整體觀念和團隊意識,將個體融入一個大群體中,照顧他人,照顧集體,并將個人的行動與團隊的行動聯系起來。所有的參與者必須對集體意識、集體目標和集體榮譽感產生共鳴,主動維護集體的榮譽感和良好形象。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芭蕾舞這條途徑來培養學生的道德教育,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它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有著很大的影響,在培養各種人才、提高學校知名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高校的芭蕾舞活動也有利于學校積極發揮引導作用,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宣傳。但由于芭蕾舞的開展工作還不是很穩定,校園中也很少有人了解芭蕾舞這個舞種,因此,我們需要讓芭蕾舞在校園文化中蓬勃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課外體育教學只注重提高學生的體質,強調舞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功,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舞蹈意識的培養。而芭蕾舞的出現正好彌補了傳統舞蹈教學模式的缺陷。在芭蕾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生理、心理及認識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學生需要得到全面的發展,這里不僅僅是指文化知識的發展,更是自身素養的發展。芭蕾舞教學一方面能夠培養學生的舞蹈興趣,促進其形象氣質的提升,還能使學生在舞蹈教育的過程取得思想上的進步。另一方面芭蕾舞可以把許多舞蹈種類加以綜合,還能把當前舞蹈教育與終身舞蹈教育有機地聯系起來,使學生樹立終身舞蹈的意識。
芭蕾舞以其豐富的內容表現了表演與凝聚力的功能、創新的功能、欣賞的功能、教育與交流的功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表演。芭蕾舞蹈已經成為一種載體,其展現了各大學的綜合實力,為大學生的特長展示提供了一個精致的舞臺。芭蕾舞蹈在大學生的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在促進多種技能的培養和提高學校的知名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意義在于對學生良好興趣的培養和良好道德、精神品質的構建。
當下,大學校園在文化和精神層面相對缺乏,這需要我們加深對校園文化的理解。大學校園的文化應該是兼容并蓄、積極進取、吐故納新的,其是社會文化的縮影。大學校園文化應該彰顯大學生的青春活力,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使學生逐漸懂得互相包容,取長補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樹立良好的個人品質。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芭蕾舞蹈陶冶性情的功用和該藝術中所包含的深刻教育意義,為學生營造高雅的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