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芳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文化受到了國外各種文化的影響,傳統音樂文化也不例外。受各種文化的影響,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出現了各種顯著的變化,并且在傳承方面也凸顯了各種問題,因此,我們應積極探尋新的傳承路徑。
傳統音樂,綿延幾千年包含諸多審美品格,它是一定音樂思想特殊本質的集中體現,是音樂思想意識的結晶。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思維習慣,對其審美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國傳統音樂除了涉及在歷史上流傳與產生下來的古代作品之外,也包括了現代創造出來的各種新作品及考古學家發現的曲目。縱觀我國傳統音樂發展歷程,以遠古時期為起源,主要有陶隕、骨笛、陶鼓等樂器,并能夠創造出比較簡單的曲調。在歷史長河中,我國傳統音樂基于地域可分為中原音樂、四域音樂和外國音樂三大類。
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與日益普及的網絡,在一定程度上使各國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溝通也越來越通暢,這便使文化發生了強烈的碰撞。外國音樂比較新穎,對年輕人的吸引力較大,由此就讓傳統音樂文化面臨巨大挑戰。在現階段,人們盲目追求異國音樂文化,忽略了傳統音樂文化,尤其是教育方面,學校對傳統音樂的教育不是十分注重,家長也并不鼓勵學生學習傳統音樂,而是為學生安排小提琴、鋼琴等課程的學習。同時,傳統音樂作品流失率較高。例如,人們對于《二泉映月》這一作品都比較熟知,但是對其他傳統音樂文化作品卻知之甚少。同時,傳統音樂學習方式普及率較低,學習方法不準確。例如,在五線譜的學習過程中,大多數教學方法都不是記譜的準確方法。由于傳統音樂學習難度較大,再加上社會大眾的不重視,久而久之,傳統音樂則從我們的視線中流失。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傳統音樂持有抵制、否定的態度。然而,在古代社會中我國音樂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傳統音樂。傳統音樂欣賞性、藝術性特征明顯,并蘊含了我國音樂文化的深層次內涵。因此,我們應積極傳承傳統音樂文化,使其發光發亮。
在經歷幾千年的發展之后,我國留下了豐富的文明歷史以及燦爛文化,其中傳統音樂屬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結晶,存在博大精深以及內涵深刻的特點,是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核心與精髓。對優秀傳統音樂文化進行傳承,要從多個方面展開路徑探索,包括創新理念、資源挖掘、領域拓寬及市場經濟等。
其一,轉變文化傳承理念,不斷融合不同音樂文化。因多元化文化的出現,不管我們是否承認,跨文化交流已成大勢所趨。所以,在傳承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應求真務實,通過碰撞不同音樂文化,創造性地發展,從而充分展現出現代社會的適應力。
其二,對多元化社會資源予以利用,充分挖掘和保護傳統音樂文化。社會公共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工作,所以,政府、相關社會機構應積極參與其中,對本土化的傳統音樂文化予以重點挖掘、保護與記錄,進一步豐富傳統音樂文化,并創設出優質的社會環境來支持傳統音樂的發展。
其三,將音樂文化傳承滲透到教育領域,高度重視教育工作的作用。教育是文化傳承的有效途徑,所以,我們應有意識地把傳承傳統音樂文化的內容增設在音樂學院的專業設置中,激發學生對傳統音樂學習的興趣,并著重培養其傳統音樂素養,即通過教育的方式來傳承與發揚傳統音樂文化。
其四,借助市場經濟,有機結合傳統音樂和現代經濟。在新經濟常態下,不管哪一種藝術形式均需要以市場經濟為基礎,傳統音樂也是如此。因此,我國相關職能部門應重點探索分析傳統音樂商業化運作模式,廣泛吸收優質的市場資源,將其同文化傳承融為一體。
其五,音樂對舞蹈最基本、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音樂可以在整個過程中烘托氛圍、體現性格、表達情緒和幫助組織舞蹈動作。舞蹈離不開音樂的強化和激發,沒有音樂舞蹈是很難將感情充分表達出來的。因此,傳統音樂需和古典舞結合在一起,碰撞出新的火花,以便于得到更好的傳承。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時代中,全球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溝通也越來越多,文化之間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異國音樂文化比較新穎,且青年人的好奇心較重,對于他們來說,異國音樂文化的吸引力更強,這帶給了傳統音樂文化傳承諸多難題。各國文化的沖擊、碰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所以我們應更加注重傳統文化的傳承。首先,政府應采取有效的方法廣泛推廣傳統音樂文化;其次,傳統文化應自覺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音樂內容及表現形式予以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