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詩琴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舞蹈演員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舞蹈作品的情感,但在這一過程中,肢體語言并不是全部,舞蹈演員的內心情感也是呈現舞蹈作品的重要方式。舞蹈演員的內在情感和舞蹈動作構成了舞蹈表現力,兩方面缺一不可。舞蹈作品的創作從藝術構思到舞臺的動作設計、排練、修改、磨合,再到服裝、音樂、布景的準備,最后將作品呈現到舞臺上。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力呈現出創作者的藝術構思,作為舞臺的重要媒介,起到承接兩者的重要作用。具有較強藝術認知能力、舞臺表現力的舞蹈演員在表演中可以用自己的眼光重新審視作品,進而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舞蹈表現能力并不是一時之功,需要長期訓練才能成為舞蹈演員的能力。
在觀賞具有極強舞蹈表現力的表演時,觀眾往往會被舞蹈演員的動作、神情所吸引,沉浸在作品的藝術氛圍中,使情感上達到共鳴狀態。這樣的表演可以為舞蹈愛好者帶來重要啟示,這種啟示大多是感受舞蹈的不同角度,對藝術的不同理解。愛好觀看舞蹈表演的人,大多數是音樂愛好者,即使觀看不同類型的舞蹈,觀眾也可以感受到震撼人心的聽覺體驗。
舞蹈演員對舞蹈表演的態度決定其舞臺表現力。一個對觀眾充滿熱愛的人,有著很強的奉獻精神,同時這也需要舞蹈演員具有藝術追求、表演追求。在表演時,他會深入了解作品的表達意圖,包括作品本身的歷史背景、創作者的生活環境、所表現人物的心理特征等。
舞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門類,它與戲劇、音樂、美術、文學息息相關。因此,一個有著較強舞蹈表現能力的舞蹈演員,通常具有很高的文學素養,這有利于舞蹈演員自身的感情沉淀。
基本功是舞蹈演員的立身之本,也是舞蹈表現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演員對肢體動作的熟練把握能力,包括身體的肌肉力量、柔韌度、穩定性、協調性、靈活性。舞蹈演員在完成基本動作規范的基礎上,往往會通過肢體語言表達情感,我們可以感受到舞蹈演員的形體藝術美、完美的身體線條、強烈的表演信心,這也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舞蹈表現力。
一個優秀的舞蹈演員應具有高層次的形象思維,通過想象、推理、判斷等認識活動,創造出更加豐富的肢體語言以及藝術形象。舞蹈演員在表演中以一種新的自我眼光重新審視作品,進而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
舞蹈演員需要堅持身體柔韌度、協調性的基本功訓練,長此以往,可以讓舞蹈演員將身體變成在表演中的可塑性材料。舞蹈演員在表演中要做到基本的動作規范,按照一定的步驟動作進行表演。在訓練中,教師的指導不應過于嚴厲,應該給予舞蹈演員更多創作靈活性,給予學生更多鼓勵和關心,有助于學生提升自信心。
舞蹈演員要在表演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情感,這需要教師對作品進行詳細講解,激發學生的內心熱情,鼓勵學生創作新的舞蹈作品。舞蹈表現能力的提升也與表現時的能動度有關,舞蹈演員增強自身想象力,更容易與觀眾達成情感共鳴。
舞蹈動作是一種身心的動態移動,在這一過程中,舞蹈演員的面部表情、肢體活動、足底移動從多個部位呈現了角色的內心世界。舞蹈情節中人物的不同情緒、舞蹈演員忘我的情緒、作品的深刻寓意都體現在舞蹈演員的表情中。
培養舞蹈演員的綜合素養需要舞蹈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并且及時更新自身舞蹈知識,擴充其他學科知識,如美術、音樂等。音樂也是舞蹈表演的一部分,舞蹈演員應該有較強的音樂掌控力,在氣氛渲染、音樂節奏感、律動性方面具備較強感受力。
在培養舞蹈演員舞蹈表現力方面,我們還應該加強舞蹈演員的心理素質建設,保證舞蹈演員的心理健康,使他們有充分信心建立自己的舞臺形象,鍛煉自己的舞臺表現能力,完成自身舞蹈生涯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