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妹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市紫石中學)
(點評人崔益林為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現任教于江蘇省海安市紫石中學)
【設計緣起】
這節作文升格課,我的立足點是:務必讓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讓這篇作文有真正的進步。學生作文需要升格的地方比較多,但一節課無法面面俱到。我認為本節課只能選擇一個切入點,且切入口越小越好。
課前,我看了整個班級學生的作文《這天,我回家晚了》,有這樣一些印象:取材真實;敘事完整;主題雖不深刻,但比較明確;很善于描寫自己的心理活動;有景物描寫的意識;人物描寫不夠生動,且以對話描寫為主,普遍忽視神態描寫。所以,本節課我決定指導神態描寫。
基于學生對神態描寫不夠熟悉的學情,我將本節課設計成“認識神態描寫”“向經典學習”“誰懂我的心”“神態我來改”4個環節,意在使學生充分理解什么是神態描寫,了解人物神態與人物心理、情感的關系,初步掌握神態描寫的方法。
【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第一次見面,但我對你們已有初步了解。通過你們寫的作文《這天,我回家晚了》,我認識了一個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的七(13)班;認識了這些書寫認真的同學(PPT投影學生姓名、個別圖片);認識了這些語言生動的同學(PPT投影學生姓名、個別圖片);認識了有思想的錢欣怡同學(PPT投影錢欣怡同學的作文片段);還認識了一個我非常欣賞的同學(PPT投影陳天銳同學的作文片段)。請陳天銳同學讀一讀畫波浪線的句子。
生1(陳天銳):我撐著頭,看看窗外。天都黑了,窗戶上映出我、老師,還有那作業。
師:這幾個短句沒有提心情,卻極其真實地寫盡了他當時想回家而不得的無奈。多寫多練,將來必成大器。這篇作文收好了,這是成為作家的起點。我還想認識大家筆下的人物,但很多人物就像夢中出現的人物,怎么也看不清他的臉,走不進他的內心,就是說人物描寫得不夠鮮活。通常有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呢?
生2:外貌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神態描寫。
師:大家覺得自己在這篇作文中駕馭哪種描寫方法最成功?
生3:語言描寫。
生4:動作描寫。
生5:我也是語言描寫用得比較多。
師:這篇文章中,大家喜歡用語言描寫;用得最好的是心理描寫,很善于寫自己的內心感受。大家平時不怎么使用神態描寫,而恰恰是神態描寫最能表現人物情感,最能讓人物鮮活起來,最能讓你的作文“神”起來。你們認為神態是什么呢?
生6:神態就是神情。
師:神態就是面部表情、神色、姿態。請出一個老朋友,請他表演一下什么是神態。(PPT投影喜劇演員憨豆先生)他這神態動用了臉上哪些“成員”?
生7:他動用了眼睛、眉毛、嘴巴。
生8:還有鼻子。
生9:還有皺紋。
師:通俗地說,神態描寫就是通過描寫人物臉上的動態變化來表現人物的情感。
師:喜劇大師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神態,至于神態描寫,我們還是要向文學大師學習。請同學們瀏覽學案上的3段文字,研讀畫線的神態描寫句,找一找作者分別寫了臉上哪些部位,用筆圈出來;再想一想,這些神態描寫反映了人物什么情感,把關鍵詞批注在旁邊。
片段一:
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
……
那天我又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片段二:
他們又故意的高聲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東西了!”孔乙己睜大眼睛說:“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親眼見你偷了何家的書,吊著打。”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
——魯迅《孔乙己》
片段三:
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著眼看了看擠在賣牡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只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他低聲對我母親說:“真奇怪!這個賣牡蠣的怎么這樣像于勒?”
……
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著嗓子說:“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師:說說你的研讀發現。
生10:史鐵生描寫了母親紅紅的眼邊,表現出母親的難過、擔憂之情;還寫了母親乞求的神色,表現出母親對兒子的關心,迫切希望兒子接受現實,熱愛生活。
生11:史鐵生的描寫讓人感覺母親的心一直揪著。
生12:魯迅寫了孔乙己的眼睛、臉色、額上的青筋,可以看出孔乙己當時很是氣憤。
生13:還可以看出他的羞憤。
生14:莫泊桑寫了父親的眼睛、臉色,這個人物應該很吃驚,很害怕。
生15:莫泊桑還寫出了人物眼睛、臉色的變化,看得出他越來越害怕。
師:從片段中的神態描寫就能感受人物的內心,可見神態描寫非常傳神。請同桌合作讀一讀,體會一下。一個同學讀原文,另一個同學讀刪去神態描寫的片段。
(生朗讀)
師:誰來說說原文和改文有什么不同?
生16:加上神態描寫,人物立即就活了;去掉神態描寫,人物就模糊了。
師:同學們寫的這篇作文中的很多人物就顯得模糊,就好像這樣(PPT投影一幅模糊人像)。充分運用神態描寫,我們筆下的人物就會活起來。同學們看圖片(PPT投影一張人物圖片),從他臉上,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生17:開心,快樂。
師:他開心、快樂時,臉上哪些部位有變化?
生17:眼睛、嘴。
師:可以描述一下嗎?
生17:他張著嘴,眼睛笑得瞇成了一條縫。
師:再看這幅圖(PPT投影另一張人物圖片),她是什么樣的心情?
生18:傷心,難過。
師:可以描述一下她的面部變化嗎?
生18:她緊閉著眼睛,咧著嘴,眼淚鼻涕流了一臉。
師:剛才兩位同學已經在進行神態描寫了。同樣是嘴和眼睛,寥寥幾句話就表現出了不同神態,他們是怎樣做到的?
生19:我覺得要抓住特征。
師:請你把“抓住特征”4個字寫在黑板上。
(生板書)
師:生活中,笑不只有開懷大笑,哭也不只有號啕大哭,它們是豐富而細微的,且往往一閃而過。如果我們粗枝大葉,就捕捉不到。那么,怎樣才能發現它們呢?
生20:要在生活中注意細致觀察。
師:請你在黑板上寫上“細致觀察”4個字。
(生板書)
師:那我們就來觀察幾個不同人物的笑(PPT投影不同的笑的圖片),說說從這些笑容中,你讀出了人物什么樣的內心。
生21:這個小女孩嘴角上揚,眼睛含著笑意,很是調皮可愛。
生22:這個小男孩微微低頭,眼睛看著地面,咧著嘴笑。我覺得他在害羞。
生23:我覺得他好像被表揚了,有些害羞,有些自豪,還有些竊喜。
師:你們觀察得很細致。大家再觀察觀察這組哭的圖片(PPT投影不同的哭的圖片),揣摩揣摩他們的內心。
生24:這個姐姐面帶笑容又眼含淚花,我覺得她一方面有些高興,另一方面又很感動。
生25:也有可能是她心里難過,但又不想讓她面前的人擔心,于是努力地在笑,卻又沒有忍住淚水。
生26:那個男生眼睛盯著手中的東西,淚水不停地流著,我覺得他很傷心。
生27:他的哭很有氣場。(學生笑)
生28:我也感受到這種氣場,讓人不由自主地靜下來。我覺得他手中的東西讓他在思念一個無法相見的人,或者想起一段回不去的往事。(學生紛紛點頭)
師:大家說得都很好。我們寫作文時,也要善于運用神態描寫,讓讀者走進人物內心。(板書:揣摩情感)
這次的作文,同學們的神態描寫普遍不成功。下面,我們替其中兩名同學改一改。改之前,先靜心閱讀,體會人物此時的情感,并進行批注,然后修改。如果需要,可以跟同桌交換意見。
【片段一】
得知小雨要轉學的消息,我一放學就直奔小雨家。見到我,她就哭了,說:“這次我搬家后,就轉到其他學校了。”過了一會兒,她又哭著說:“我走了,以后你可要經常捎個信、打個電話,讓我也了解了解你的狀況。”說著又哭了起來。我也難過起來。
【片段二】
我一看手表,已經8點多了,家里人還不知道我去哪里了呢。我趕緊飛快地往回騎。推開家門,媽媽聽到動靜,轉過身來,生氣地說:“怎么到現在才回來?不知道我們很著急嗎?”說著說著,媽媽哭了。
(學生修改)
師:大家都已經寫好了,請在小組中展示一下,聽聽組員的點評,可以再潤色并用紅筆修改。
(學生討論)
師:下面,請幾名同學讀讀改寫過的片段。
生29:得知小雨要轉學的消息,我一放學就直奔小雨家。見到我,她眼圈漸漸發紅。她說:“這次我搬家后,就轉到其他學校了。”說著說著,她眼里泛起了淚花。停了片刻,又說:“我走了,以后你可要經常捎個信、打個電話,讓我也了解了解你的狀況。”話未說完,她的眼淚已奪眶而出。我也是淚流滿面。
師:可以點評一下他的改寫嗎?
生30:“眼圈漸漸發紅”“泛起了淚花”“眼淚已奪眶而出”寫出了小雨情緒的變化過程,我覺得很真實。
師:修改第二個片段的同學也展示一下。
生31:我一看手表,已經八點多了,家里人還不知道我去哪里了呢。我趕緊飛快地往回騎。推開家門,媽媽聽到動靜,轉過身來,瞪著眼睛,怒氣沖沖地說:“怎么到現在才回來?不知道我們很著急嗎?知道爺爺、奶奶、爸爸都出去找你了嗎?”說著說著,媽媽眼圈紅了。
師:可以點評一下他的改寫嗎?
生32:我覺得前面生氣的部分寫得不錯。后面不應該只是眼圈紅了,因為這個時候媽媽從非常擔心、非常生氣到一下子放心了,只是眼圈紅了并不能表現人物此時的激動。而且從語言看,媽媽也不是一個性格內斂的人。
師:分析得非常深刻,你覺得后面部分可以怎么改?
生32:喊著喊著,媽媽的眼淚奪眶而出。
師:這樣更符合人物性格和情境。神態描寫是人物描寫的靈魂,大家在生活中要多觀察人們的神態,閱讀時要多學習神態描寫,寫作文時多練習使用神態描寫。這樣,你們筆下的人物就會越來越生動。課后,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自己的文章,體會一下人物的情感,找出一兩個點,想象一下他(她)的表情,寫下來;也可以將原來粗略的神態描寫改寫細致。下課!
【教學反思】
這是我參加2019年南通市初中課改課“12字12條”優課評比活動的課堂實錄。在這次評比中,這節作文升格課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并且榮獲一等獎。之所以能夠得到評委的認可,我覺得有這樣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師相機激勵。批改作文時,我一方面注意找出學生習作的通病,另一方面努力發現文章亮點。任何個體都渴望被肯定,因此課堂一開始,我就大面積地給予學生表揚。我的肯定讓這些學生喜歡上了這節課,他們閃亮的眼神、一次又一次舉起的手臂就是最好的證明。課后一個學生跟我說:“老師,這是我的作文第一次被老師表揚,謝謝您!”我希望她和她的同伴不僅喜歡這節課,更能喜歡上寫作。
二是學生積極參與。因為這節課選題準確,課堂環節設置清晰,要求明確,所以學生覺得寫作文也可以有據可依,有方法可尋,而不是茫然不知如何下手。幾乎每個學生都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積極思考,揣摩人物的情感,描摹人物的神態。他們樂于展示,積極合作。他們熱情地點評同伴的作文。他們認識到了神態描寫的重要性,也初步掌握了神態描寫的方法。我想,這節課學生是真正有收獲的。
一節好的作文指導課,應該是學生喜歡的,是學生需要的,是學生可以操作的。
【名師點評】
“這天,我回家晚了”是統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作文題。這節課之所以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一是從習作出發,切口準確。抽簽班級學生的習作普遍選材真實、敘事完整,學生多用語言描寫和心理描寫,但人物的情感表現不到位,人物顯得不夠立體。我們知道,作文升格的方面是很多的,包括選材、結構、立意等,但一節課無法面面俱到,也忌面面俱到,所以選擇一個最佳的切入點非常重要。丁老師選擇神態描寫這個切入點,可以說很有針對性。
二是從學生出發,訓練到位。對于大多數七年級學生而言,什么是神態描寫,怎樣進行神態描寫,不是很清晰。丁老師這節課針對學生的認知,設計了“認識神態描寫”“向經典學習”“誰懂我的心”“神態我來改”4個環節,循序漸進地讓學生充分了解什么是神態描寫,神態描寫有什么好處,真正學會如何進行神態描寫。評價一節課優劣的標準很多,但一節讓學生有所收獲的課,肯定是好課。
三是從生活出發,培養能力。人物因為性格、處境、心境、情感的不同,會表現出不同的面部神情。丁老師運用源自生活的圖片,直觀地展示人物的不同神態,不僅教會學生描摹人物的神態,更引導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觀察人物的神態,揣摩人物的內心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這節課的影響又是深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