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柳婧 陳卓玲 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悠久,運用少數民族的文化服飾資源來豐富課程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際進行緊密融合,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融合能夠有效促進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探索的開展。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有著很多內容和價值,其服飾文化與職業課程的內容是保持一致的。除此之外,少數民族文化能夠體現尊崇自然和自由的價值觀,而這種觀念在設計理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和掌握了少數民族文化之后能夠從中獲得靈感,并將現代藝術與少數民族的服裝藝術進行融合,這樣可以進一步豐富服裝設計專業的學習內容。
服飾文化是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縮影,其能夠反映少數民族的價值觀。因此,有效地利用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可以達到服裝設計課程的價值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開展服裝設計課程教學能夠讓學生了解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以及在服裝設計過程中的一些關鍵要素,從而讓學生尊重服裝文化差異,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服裝文化,并在未來的職業中體現愛崗敬業的品質和精神。除此之外,利用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資源開展服裝設計課程教學能夠體現對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尤其是對瀕臨遺失的服裝文化的發揚,這可以說是一種社會責任的表現。
具體來看,在開展服裝美學這門課程的教學時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過程中引入廣西少數民族的特色工藝,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少數民族工藝品圖案和多種民族風元素作為教學內容,選擇與圖案文化內涵相同的材料來讓學生完成成品設計。比如壯錦中的服飾圖案,這種服飾圖案的樣式比較豐富,涵蓋了多個方面。將這些具有深度意義的文化融入教學中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緊密地聯系實際,對廣西的民族服飾有更深刻的認識。此外,通過這一手段能夠實現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使教師能夠根據高職院校課堂教學的特點讓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運用科學合理的實踐方法掌握民族特色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教師也能夠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完善教學計劃。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以項目為引導來開展任務驅動的技能教學。使設計類專業能夠堅持以人為本,制訂有關服務社會的人才培養方案,構建專業的教育教學體系,強調實踐與教學的有效結合,突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
目前,隨著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其在高職院校專業服裝課程的開發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資源開發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大數據、互聯網、云技術等將其作為豐富的教學資源。此外,互聯網信息技術在信息溝通、技術開發、資源維護等方面對多媒體教學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些自媒體,包括微信、QQ等平臺能夠為教學信息的反饋和知識的課后延伸提供可靠的媒介,利于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有助于教師形成創新性的教學思維。所以,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如互聯網+服裝平臺、互聯網+服裝設計專業圖書館可以有效改進高職專業課程的教學模式,推動服裝專業課程教學體系的建設,進而不斷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在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收集有關少數民族的文化資源,比如廣西少數民族的服飾刺繡、手工藝品等。開設專題網站應用于宣傳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能夠使學生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從而進一步推動教學模式的創新。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人們對美學的認識也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每個人都傾向于追求一些高品質的服裝,因此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教師在開展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應當整合多種教學資源,彰顯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在推崇自然方面的價值觀,培養兼具傳統文化內涵與時尚感的設計人才,提升服裝設計的創新水平。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進行人才培養,使學生能夠滿足當前服裝行業的人才需求。
但是,培養服裝設計人才不僅需要學校、企業的共同努力,同時還需要整合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優勢,綜合中西方服飾的特點,綜合少數民族及漢民族的文化特色,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構建人才培養體系,從而為社會提供高素質、專業型和應用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