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鑫鑫 云南藝術學院民族民間藝術研究所
現代社會處于不斷創新的時代,創新是發展的源泉。《花木 蘭》《功夫熊貓》之所以取得成功,除了加入中國元素外,最主要的是創新。
1997年迪士尼公司根據中國古代花木蘭男扮女裝,代父從軍的傳統民間故事制作了動畫喜劇影片《花木蘭》。花木蘭的故事是迪士尼原原本本地從中國搬上世界舞臺的,故事情節基本無太大變動,但是制作者在原來故事的基礎上突破了中國人對這個故事的傳統敘事模式,淡化了戰爭給百姓帶來的家破人亡與生存壓力,用夸張幽默又不失原則的喜劇形式將一段原本悲壯的從軍記改寫成一個展現巾幗英雄智慧與勇敢的故事。這樣的改編對于一部動畫片來說,是可取的。同樣,《功夫熊貓》的創作者汲取了中國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兩大元素:熊貓與中國功夫,同時將中國美術、音樂乃至于烹調、針灸和書法等元素融為一體,以輕松幽默的風格,正面展示了熊貓阿寶這一形象,讓觀眾看了開懷大笑。這一創新一改熊貓往日珍稀、莊重的形象,以美式幽默迎合了觀眾的口味,所以取得大成功。
用美國大片展示中國題材,強烈的反差,本身就是吸引眼球的賣點,觀眾買賬,媒體熱炒,推波助瀾,這就是國際創意收到的最終效果。相比之下,國內動漫產業長期以來形成的慣性創意思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創意的發展,選材過于單一,更側重于產品的教育意義而忽略了其娛樂意義。創新是動漫發展的龍頭,沒有創新的動畫片及成名的卡通明星,一切開發和經營都是空話。而恰恰是由于缺乏創新,特別是原創,才造成中國動漫產業一直處于步履蹣跚的行進狀態。所以我們應該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大膽創新,發展創新性人才,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時尚元素相結合,創造出優秀的動漫文化作品。
美國文化產業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強大的專業團隊是主要原因。據悉,在美國好萊塢光劇作家就有五六千人,而且每一部作品的出世都是經過團隊幾年的研究創作。據了解,《功夫熊貓》的導演馬克·奧斯本醞釀并拍攝這部影片歷時5年,而他開始研究中國文化,卻已經超過30年。
而在中國,缺少專業化的創作團隊也造成了動漫產業發展緩慢。中國不缺少團隊,只是在現代這一快餐文化發展的時代,人們缺少了專業化,缺少了靜下來思考的心。在過去,中國動畫被譽為“東方學派”,有一系列極具特色的代表作,如1964年拍的影院片《大鬧天宮》,當時風靡全世界,獲眾多獎項,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功。中國的動漫產業需要培養專業化的創作團隊。
同時《功夫熊貓》中流露出的中國元素以及期間巧妙運用中國觀眾熟悉的周星馳式經典搞笑創意,他們明白作品的受眾群體是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對市場非常了解,推向市場后自然大獲成功。另外,在市場運作環節經過有效的營銷手段,為動漫作品帶來轟動的效益,大賺票房。同時,在動漫過后,產生的一系列衍生品也為動漫產業發展帶來極大的收益。例如,迪尼斯動畫片中的“米老鼠”“唐老鴨”“小熊維尼”等形象深入人心,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米老鼠》特刊、米奇服裝、小熊維尼《畫刊》等衍生品也深受觀眾喜愛。
近年來我國大牌導演斥巨資打造了一批熒幕大片 ,如《無極》《滿城盡帶黃金甲》《夜宴》等,同樣是以中國古代歷史作為劇情背景,希望借助世界對一個文明古國的想象,收獲國際影響,但結果事與愿違。究其原因,這些文化產品既沒有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魅力,又與時代發展的主題相去甚遠。而“迪士尼”以中國文化元素制作的動漫《花木蘭》卻風靡全球,這兩種現象背后映射出的實質是,誰能夠在有強大產業基礎的支撐下,不斷完善商業模式,從而實現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的聯結,為產品注入更多意味和時尚元素,誰才能獲得成功。文化的時代性同樣要求文化產品要具有能夠滿足當代人生活態度、人生追求和愿望的條件,應用面向未來的眼光和胸懷為傳統文化賦予更多光彩。文化產品的時代表達能力體現為民族文化精髓與現代時尚元素的巧妙結合,這是使我國文化產品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精品所必需的能力。
中國文化產業目前處于生長發展階段,需要向外國文化作品借鑒、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創新性、專業化、市場化是我國文化產業在發展中的必學因素。相信在慢慢學習、借鑒、改進中,中國的文化產業一定會蒸蒸日上,成為中國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