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薇 四川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學院陳設設計專業講師
工藝美術運動是工業時期早期影響最為深遠的設計運動,最早起源于19 世紀下半葉的英國,其發端是針對家具、室內產品以及建筑工業化大批量生產所造成的設計水準下降局面而興起的一場設計變革。工藝美術運動代表人物是英國的威廉·莫里斯,他聯合一批志同道合者發起了設計改良運動,設計了大量優秀的紡織品、壁紙以及書籍,這些產品兼有實用性和裝飾性特點,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歡迎。這個時期的圖案設計,在“回歸自然”思想主張下,大多以自然元素作為設計主題,內容涵蓋有花卉、植物、果實和動物等形象,圖案形態在忠實于自然形態基礎上,通過對自然形態適度夸張與修飾,讓圖案形態更加優美和富有裝飾性。本文以威廉·莫里斯的圖案設計為例,著重從點和線兩方面著手分析。
點是塑造裝飾形象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在設計中可以通過對點的位置、疏密、聚散、虛實以及形狀等要素進行變化手法來表現圖案形象。在莫里斯圖案中,很多圖案設計中有點元素。在點的類型上有規則和不規則的圓點、方點、三角、短線和小圓圈等形狀,往往都會根據圖案造型特點而靈活應用。
例如,1862 年設計的《石榴花與果實》壁紙圖案中,點在表現主題形象上就起到了突出表現作用。在石榴造型上,根據石榴生長特點,規則排列的幾何形圓點用來表現石榴結出的一粒粒飽滿的石榴果實;不規則的短線則表現了石榴表面的結構起伏,不同點的形狀也突出了光滑石榴籽和粗糙石榴皮的質感。圖案中其他主體,如桃、桔與檸檬等則用了排列規整、大小漸變的圓點,用來表現果實渾圓的立體感和明暗變化,讓平面的裝飾圖形有了一些立體感,這些點同時在圖形上也起到了很豐富的裝飾效果。背景花草采用小圓圈和短線組合,與前景上實心的圓點形成了前后虛實對比的空間感。
圖案背景是襯托前景的主要形態,通常會表現的比較簡略。在圖案《雛菊》中,背景上以排列密集的不規則點表現了草地的柔軟質感,形成一個虛面,對主體雛菊起到了很好的襯托效果;花朵中心的幾何點則突出了雛菊花蕊的形態。
點作為一個靈活多變的視覺元素,除了可以表現刻畫主體形象,在裝飾圖案設計中,也常常用作添加裝飾紋飾或填充空間的點綴元素。在圖案《金盞花》中,作為點綴元素的小點,在以線為主要元素的畫面中,起到了填充空間位置的作用;通過和線條的形態對比,給畫面增加了幾許活躍跳動的氛圍。
在裝飾語言中,線在塑造形態、刻畫形象、構成組織和表現藝術效果等方面有豐富的表現力。在圖案造型中,威廉·莫里斯主要用了柔和、有流動感的曲線來作為塑造圖案主體形象的主要方式。
在威廉·莫里斯圖案中,線條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許多圖案中,線條的形式美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短不一,蜿蜒起伏又多變的線條構成了一個個精美的圖案造型。以莫里斯1877 年設計的《玫瑰》為例,整個圖案以線條來勾勒,用較粗的曲線生動、概括地勾出了花瓣的輪廓;隨著花瓣輪廓形狀起伏,線條跟著出現相應粗細變化。這個圖案充分顯示了線條在莫里斯圖案藝術中極強的表現力。
圖案的骨骼結構極其重要,它是構成圖案整體形象的框架,甚至可以說超過了裝飾造型和色彩的重要性。威廉·莫里斯的圖案雖然精細繁復,但因為有清晰合理的結構,整體仍給人一種秩序感和韻律感。在這些圖案設計中,直線、斜線和曲線在圖案設計中起到了組織不同結構的作用。在莫里斯早期圖案設計《花紋裝飾》中,水平垂直線交叉構成了十字網格結構,這種結構穩定安靜,具有動感的圓形花紋與卷草紋圖案依次交替排列于網格之中,規整有序,結構線直接顯示在圖案中。莫里斯大部分圖案結構是一種隱形的存在,他巧妙地利用了圖案元素造型線性特點,形成了支撐圖案的結構線,有S 形、菱形、水滴形、波浪形以及傾斜線,構成了更具動感和活潑的結構形式。
在莫里斯一些更為平面的裝飾造型中,線條脫離了形態和結構,愈加凸顯出它獨立的裝飾功能和審美性。在圖案《溫得拉什》中,花朵造型更為平面化,花朵上的線條是對葉脈更進一步處理和歸納之后,更具有條理性的紋飾裝飾。
在威廉·莫里斯的圖案中,點線面相互聯系、相得益彰,圖案組織骨骼清晰,這些裝飾語言發揮了很強的裝飾效果,創造了大量精美的圖案設計作品。盡管工藝美術運動已經過去了200 多年,但那個時期留下來的圖案藝術作品到今天仍然受到大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