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凱
(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口腔解剖學內容主要分兩部分:牙體解剖學,口腔局部解剖學。長期以來解剖學的教學一直是實驗課與理論課并重,理論課是以教師講課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時間一久容易遺忘,尤其是等到一年以后上專業課時,記憶更加淡漠,因此,實驗課顯得尤為重要。
在過去的幾年教學工作實踐中,教研室非常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探索,尤其在牙體解剖實驗課程中,使用了蠟牙的雕刻技術多媒體課件,改變了以往一個教師示教,許多同學圍觀且效果不佳的局面,課件中分解了雕刻步驟,重點顯示了難點與要點,同時規范了考核標準。人體解剖學教研室還使用了CAI課件對于學生理解牙體解剖部分內容起到了極大的幫助。口腔局部解剖學實驗教學方面,目前口腔醫學教研室已與人體解剖教研室進行課程調整,通過口腔專業的教師和解剖教研室的教師進行討論尋求適合于口腔臨床與基礎實踐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解剖教研室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進行實踐操作,力求建立一套有利于口腔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操作考核內容。
加強口腔醫學專業代課老師和解剖學教師的師資培養,著重強調代課教師的專業分工:充分利用新組建團隊的教學資源,發揮口腔醫學和解剖學的專業特色,以臨床醫院口腔頜面外科和解剖學的資深專家共同承擔口腔頜面部局部應用解剖的授課,以長期從事口腔綜合門診的工作的資深專家承擔牙體解剖的課程;解剖教研室最擅長頭頸面部解剖實驗的實驗教學人員帶領學生進行實物解剖操作。
口腔的解剖學為口腔基礎主干課程之一,教學內容銜接基礎與臨床,因此實驗課程設計的思想是增強的學生實踐機會,擺脫應用解剖與臨床脫節。蠟牙的雕刻對學生理解牙體解剖學的理論內容起到了極大的幫助;局部解剖教學的實驗教學內容為解剖尸體口腔部位的,提供給學生早期接觸更真實臨床操作的模擬手術的機會,充分體現基礎與臨床操作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特色,對理論教學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使口腔醫學的學生健康的走向臨床。
口腔的解剖學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今后臨床課程的進一步學習,充分突現口腔的解剖學教學的特點:基礎與臨床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深化課程整合,精煉教學內容,使基礎與臨床有機、有效地結合起來。改革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完善教學考核指標,尤其是實踐操作的考核與評估。積極探索使用討論和實踐并重式教學方法,使基礎教學與臨床更加緊密結合來。
口腔的解剖學是把系解和局解合并,以局部解剖學的方式組織教學,要求學生從局部著手,觀察、解剖人體各局部器官的層次、毗鄰、位置關系,以這種教學方式學得的解剖知識,對后繼課程以及臨床課更為適用。同時,在每一局部觀察或解剖完之后,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復習和總結,培養了分析綜合能力。從理論與實踐教學來看,以尸體解剖操作方式,來學習人體局部解剖學,這種教學方式是受學生歡迎的,減少了重復內容,提高學生掌握解剖知識效率,同時也為口腔臨床教學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減少口腔臨床手術中出現對結構辨認的錯誤率。口腔醫學專業的人體解剖學一直是突出頭頸部的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兩門課程進行教學,而且與之相關的內容。但和臨床一線醫生的聯系相對少一些,考慮到他們臨床實際的需求相對不足。
我們在口腔醫學與解剖學在實驗教學中總結出一些教學和自身學習體會,供大家參考:
1.理論教學與臨床相結合,才能激發我們這些繼續教育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用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對任何有興趣的事物,往往能顯現出優秀的記憶能力和超常的創造能力。當一個學生對某種學習產生興趣時,他會以積極主動、愉快的心態去學習而不覺得學習是一種沉重的負擔,相反學習對他是一種娛樂。有興趣的學習不僅能使學生全神貫注,積極思考,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境地,對所學的知識也能牢固掌握,而在臨床教學中適時地舉一些臨床具有代表性的疑難病例恰恰能培養我們這些接受繼續教育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
2.實驗教學與臨床教學相結合,更能激發我們這些繼續教育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通常所謂的實驗教學就是在人體解剖結構上加以臨床試驗性的操作。人體解剖結構上的操作不外乎就是模型和標本之分而已。比如我們的口腔種植專業可以先在塑料的上下頜模型打洞安裝種植體,等掌握了所有的基本要領和技能后再到尸體的上下頜骨上打洞安裝種植牙體。最后再給臨床上的患者進行臨床操作種植牙等。作為一名臨床口腔醫生在臨床上減少一些醫療風險,對自己和對患者都是保持著一種高度負責的責任感。做一名合格的好醫生是我們遠大的理想,培養一名合格的好醫生是醫學院校的長遠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