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麗曉
(邢臺學院 法政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1)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力,義務人便享有抗辯權,從而導致權利人無法勝訴的法律制度。訴訟時效的目的是為了督促權利人積極地行使權利,維護法律秩序。法律上這樣規定,有利于及時調整民事法律關系,更好地穩定社會經濟秩序;有利于加速社會主義企業資金的周轉。此外,一定的事實及線索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被人們漸漸淡忘,證據也會漸漸湮滅,難以收集。如果權利人在很長時間之后又提起訴訟,法院往往難以查清事實,因而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決。而且法律規定權利人若不及時行使權力,經過一定的期間之后,就失去了請求人民法院給予保護的權利。因此,為了穩定法律秩序,減少證據收集時的困難,提高人民法院的辦案質量和工作效率,同時也是為了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力,所以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要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力。
(一)普通訴訟時效期間
普通訴訟時效又稱一般訴訟時效,是指在一般情況下普遍適用的訴訟時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3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一般訴訟時效是根據一般民事法律關系的共性規定的,在適用上具有普遍性。并且其時效期間3年有兩大特征:1、它的起算點按主觀標準起算,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自己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2、它是一個可變期間,存在著中止和中斷的可能。
(二)特別訴訟時效
特別訴訟時效,即對于受到侵害一些特殊的民事權利,有必要適用更長或更短一些的訴訟時效期間進行保護,法律因而作了特別的規定。如合同法規定的,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和國際技術進出口合同的訴訟時效時間為4年,由于這兩種合同涉外了,所以時效會稍長;保險法規定,人壽保險合同當中,被保險人受益人請求保險公司支付寶現金的訴訟時效期間是5年。
(三)最長訴訟時效
最長訴訟時效,是指訴訟時效期間為20年的訴訟時效。《民法總則》第188條第2款規定,自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訴訟時效期間20年的特點即它是一個不變期間,因此不適用于中止和中斷的規則;而且它是以客觀標準起算的期間,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不管權利人知道或不知道)。
我國《民法通則》及其他法律對訴訟時效都有相關規定,一般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并有兩個標準:一是請求權的成立,是訴訟時效起算的基本前提;二是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并且還應知道侵害自己權利的人是誰。民法中規定了有以下幾種具體的訴訟時效的起算方法。
(一)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的起算,按人事結合的方法(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算)。如我被人打傷了,我不僅需要知道是誰打傷的我,還要知道我自己的傷勢。
(二)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最后一起旅行時間的屆滿是整個債權起算訴訟時效的時間點。
(三)未定期限的債券(1)按當事人要求寬限期,從期滿起算;(2)債務人明確表示拒絕履行的從債權人首次請求遭拒之日起算。
(四)被撤銷自始無效,返還財產賠償損失請求權的訴訟時效從合同被撤銷之日起算。
(五)返還不當得利的請求權訴訟時效起算。如我的錢丟了被別人撿了,撿錢人就對我構成了不當得利,還是利用人事結合,是否知道錢丟了,是否知道錢是被誰撿的。
(六)無因管理之債的訴訟時效的起算,管理人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損害之日起計算。
訴訟時效的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一定的法定事由的發生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暫時停止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按《民法總則》第194條的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導致不能行使請求權的是訴訟時效中止。訴訟時效中止的目的,為了保證權利人遇有阻礙的特殊事由時任然有行使權力的必要時間,這樣即使遇權利人有主觀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暫時不能行使權力的情況,也可以有機會補救。
障礙包括:受害人具有行為能力障礙;繼承開始后,沒有繼承人或遺產管理人意味著受害人已經死亡了,存在權利能力的障礙;被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意味著存在人身自由的障礙以及其他事由。
訴訟時效的中斷,是指在訴訟時效進行中,因法定事由的發生致使已經進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全部歸于無效,訴訟時效期間則重新計算。《民法總則》第195條,對訴訟時效的中斷進行規定。中斷事由包括三個方面:
(一)權利人不主張權利的狀態被打破。債權人起訴(權利人通過任何的第三人機關,主張自己權利的行為),從找到機關之日起清零;債權人起訴機關的情況下,訴訟時效中斷并重新計算,從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該不受理決定之日起訴訟時效重新計算。
(二)債權人請求,債權人未找機關而直接找債務人(是單方行為)。對于請求的特殊點:一是債權人部分債權請求中斷效力及剩余債權,若債權人表明放棄剩余債權的除外;二是特殊請求方式:直接書面請求,債權人對債務人直接用書面提出請求,從該書面到達債務人之日中斷;間接書面請求,債權人通過第三人向債務人遞交主張權利的書面文件,從該書面文件到達貨應當到達債務人之日中斷;扣收行為請求,扣收之日則為中斷之日;公告請求,國家級或者債務人所在地省級作出了主張權利的公告,公告一旦做出訴訟時效中斷。
債務人表示同意履行(債務人用任何方式表明承認自己所欠債務),則引起訴訟時效中斷。
訴訟時效延長是指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以后,權利人基于某種正當理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時,經人民法院調查確有正當理由而將法定時效期間予以延長。我國《民法通則》對于訴訟時效的延長也有明文規定,訴訟時效延長具有不同于訴訟時效中止和中斷的特點。具體表現在,它是發生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后,而不是在訴訟時效過程中;而且它能夠引起訴訟時效延長的事由,由人民法院認定,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酌情延長訴訟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