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保平
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保障外賣送餐員勞動收入、勞動安全等方面提出全方位要求,旨在保障外賣送餐員合法權益,堅決維護社會穩定。
這對外賣人員來說,是一件大好事,也是多年期盼、呼吁的結果,是一份切切實實的保障,有利于破解外賣人員曾經面臨的困境,也有利于破解由外賣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
去年,一篇反映外賣騎手生存狀態的報道《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刷爆社交網絡。這篇文章以數十位外賣騎手和相關行業人士的經歷,展示了數百萬外賣騎手在系統算法的驅使下,為了完成訂單而奔走搏命的狀態。為了追求更豐厚的利潤,平臺通過算法和數據驅動來提高效率,并由此提高利潤。平臺于是設置了評價機制,比如嚴苛的“超時罰款”“差評處罰”機制,外賣人員要是超時或是被差評,將會被嚴厲處罰,嚴重的會白干。
為了適應這一套系統,為了維持收入,為了避免超時、差評,外賣人員想方設法與時間賽跑,表現在行為上,就是經常性地逆行、闖紅燈、在非機動車道行駛、超速行駛,帶來極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隱患。這個問題若不及時解決,則會對社會的安全有序管理造成影響。
此外,外賣人員為了搶時間,有時難免與店家、小區保安發生摩擦和矛盾,甚至還發生過外賣員因沖突重傷致死的悲劇,這也成了必須面對的問題。
這些年,為了讓外賣人員“慢下來”,一些地方也出臺過一些政策,比如不準外賣人員闖紅燈,交通違規一次、停工一天等等。但是,在原有的系統控制之下,外賣人員就像一臺機器,被套上了緊箍咒,如果不聽從數據驅動,不按算法行事,就可能白干。這勢必驅使外賣人員冒險而為,無法停下自己匆匆的腳步。
所以,要改變外賣人員的困境,關鍵是打破系統困境,將“拳頭”對準外賣平臺和雇傭方,要求平臺保障外賣人員的合法權益,保障他們的勞動收入和勞動安全,重構系統,重定規則,優化算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外賣人員從系統中解救出來。
但是,這光靠社會的呼吁是很難的,光靠外賣人員與資本進行博弈,力量是不足的。外賣人員相對于平臺是弱勢一方,資本永遠有無止境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力,因此總會偏向于極限壓榨模式。如果沒有“第三只手”干預,資本希望榨干外賣人員最后一滴血也是比較正常的,但很顯然,這是不可持續的。
因此,作為“第三只手”,政府的作用就要體現出來,要進行干預,改變這種現狀。《意見》的出臺,正是這一內在邏輯。此次《意見》從勞動收入、勞動安全、社會保障、從業環境等多方位保障外賣員權益,正是對資本壓榨的糾偏,體現了政府的職責。
此次政府出臺的《意見》,考量的是外賣人員的勞動安全,要給外賣人員“慢下來”的權利,適當放寬配送時限。也考量了勞動收入,明確要求平臺建立與工作任務、勞動強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機制,確保外賣送餐員正常勞動所得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外賣人員作為勞動者的其他權益,《意見》也有明確規定,例如要求督促平臺及第三方合作單位為建立勞動關系的外賣送餐員參加社會保險,支持其他外賣送餐員參加社會保險,按照國家規定參加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
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系統被賦予了人文關懷,再加之有法律的制約,資本定會有所收斂,系統也就不可能再那么冰冷無情了,這有利于勞動關系的和諧,也有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