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帥
“姑娘,你們是辦電話卡的嗎?”“大爺,我們不是辦卡的,我們是司法局的,您或您的親友如果需要法律咨詢可以找我們,我們的服務是免費的。”這是第一次舉辦“法律服務進院落”時,青羊區司法局蘇坡司法所所長王山鶴和當地居民的一段對話,“群眾不熟悉我們,我們就要幫助他們更多地了解我們的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這次經歷讓王山鶴更深刻地意識到“法律服務進院落”的必要性。
近年來,成都市青羊區政法系統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政法工作的生命線,把政法工作與為民謀利、為民辦事、為民解憂切實結合起來,讓政法工作的出發點更具有“人民屬性”。
為了打通“為人民辦實事”最后一公里,近年來,成都市青羊區先后推出了“法律服務進院落”、無憂驛站、云法庭等多項舉措。
《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從成都市青羊區司法局了解到,自“法律服務進院落”推廣以來,各司法所先后在12個街道的小區院落內開展巡回法律服務活動,零距離收集解答法律疑難問題,開展糾紛調解等,覆蓋院落各類群眾。活動結束后,各司法所統計好當周法律服務進院落需求辦理情況匯總表反饋至基層科匯總,基層科再根據匯總情況聯系相關科室、部門,協調解決群眾法律需求。活動開展至今,法治宣傳教育近4.6萬人次,律師服務群眾4931人次,服務事項1876件,借此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
成都市公安局青羊區分局草堂派出所所長魏若彬告訴記者,打通最后一公里,讓糾紛調解“進院落、進景區”是草堂派出所近年來的工作重點之一。對于民警現場無法調解的糾紛,派出所將聯動駐所人民調解員進行調解,專業性問題連線在線律師解惑答疑。
無獨有偶,青羊區檢察院也在不斷延伸觸角,召開“開門納諫”活動2次,廣泛聽取民聲,收集意見建議20余條,針對每條意見建議均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并積極落實,努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讓人民群眾感受檢察服務的溫度,班子成員深入基層慰問困難群眾4人,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為困難群眾提供醫療和心理疏導。此外,青羊區檢察院堅持“容缺代補”案件受理機制,針對信訪材料不齊等情況,引導群眾通過網絡信箱等方式進行線上補充,讓群眾少跑路,讓受理更便民。
青羊區檢察院還深入開展了送法進機關、送法進社區、送法進企業和送法進學校的“送法四進”活動,構建新型檢察公共關系。今年以來,青羊區檢察院已受邀為成都市地稅局等單位開展以案釋法活動3次,并在“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聯合區食藥監局開展法治宣傳活動,發放宣傳手冊400余份、便民服務聯系卡100余張,接受群眾法律咨詢40余次,赴光華街道浣花社區開展反詐騙宣傳,赴財大社區開展禁毒法治宣傳活動。在送法進企業方面,青羊區檢察院赴四川省城市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開展“關愛企業·普法先行”座談會,赴四川省交通銀行成都分行開展“做優檢察工作,守護群眾‘錢袋子”主題宣講活動,并前往青羊區工業園區,為數十家企業負責人開展“企業刑事法律風險防控”講座。同時,青羊區檢察院聯合青羊實驗中學、教育局、心理學專家共同開展以“悅納自我 珍愛生活 探尋意義 走向卓越”為主題的“生命與法治”系列教育片首映式暨法治第一課,開展“檢愛同行 共護未來”主題檢察開放日暨未成年人保護“兩法”主題宣傳活動,邀請彩虹小學全校師生800余人及兩名政協委員共同參與,關心關愛未成年人成長。
認真負責 草堂派出所社區民警呼偉在古玩市場開展糾紛調解。
為民辦事 西御河派出所民警吳磊展示“金鐘罩”APP。
別人家的驛站是取送快遞的中轉站,成都青羊區的無憂驛站卻是解決矛盾糾紛、護航樓宇經濟的前置服務平臺。居住證怎么辦?員工和企業的雇傭合同出了問題怎么辦?這些難題都可以到無憂驛站找到答案。落地不到一年,無憂驛站已經頗有名氣,不僅在驛站所在的恒大廣場綜合體里的工作人員遇到問題會來這里,連周邊樓宇的員工也會到這里尋求咨詢幫助。
順應一室兩隊警務機制改革趨勢,以創新楓橋為載體,結合轄區寫字樓宇多、公司企業多,以及警情多為矛盾糾紛等特點,青羊區西御河派出所以“立體網格源頭治理”為思路,建立矛盾糾紛化解前置點,在立體網格管理中,以樓宇為單位建立了四川省首個“無憂驛站”。通過平面網格和立面網格的結合,無憂驛站聯動了派出所、街辦綜治、司法所、市場監管和勞動保障等多個相關部門,通過“情”“理”“法”“執”的聯動,讓矛盾“不出樓”。
據西御河派出所民警吳磊介紹,轄區在社區治理過程中充分發揮保安、門衛等綜治力量,組建了三支巡邏隊,有針對性地在本單位及周邊開展巡邏守護工作,與樓宇內的無憂驛站有效形成動靜結合態勢,共同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轄區平安守護、共創營商環境增添保障。結合前期對樓宇各家公司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近一年來公司是否涉警涉訴情況以及公司類型是否易引發矛盾糾紛等情況,無憂驛站用綠色(三級、了解關注類)、黃色(二級、重點關注類)、紅色(一級)三色三等級標注,在做到心中有數的同時,有針對性地進行管理及矛盾糾紛化解。
依托無憂驛站前置服務平臺,在青羊區西御河派出所管轄區內,多種形式的無憂反詐宣傳正在開展。記者了解到,派出所在無憂驛站內設立“無憂反詐小課堂”,社區民警會同律師、市場監管等部門,針對新成立的公司、產生過詐騙警情的公司以及“掃樓”行動中發現的容易產生警情的貸款、科技、咨詢等公司,對其負責人及員工代表每周固定時間進行反詐宣傳和法律知識宣講,并逐一簽訂治安責任書,從而有效引導公司合法經營,從源頭上減少因貸款糾紛、租房糾紛等造成的詐騙警情。此外,無憂驛站每月定期召開警企聯動工作會,向樓宇內所有的公司員工進行反詐知識宣傳,提高企業員工的反詐意識,并利用社區民警建立的行業、公司、商家、物業、業主等微信群和QQ群、反詐知識展板以及多媒體顯示屏進行動靜結合的反詐宣傳。
今年5月,一個針對境外人員的特大“殺豬盤”團伙落網,經分局電詐專班提級辦理,全案抓獲187人,審查后刑拘122人。最初發現該案件端倪的,就是無憂驛站。作為打擊治理電信詐騙的前哨站,無優驛站通過精準宣傳覆蓋整體、精準摸排對準群體、精準勸阻控好個體,積極搭建全方位、無死角、高針對的反詐格局。目前,該區域電詐發案環比下降21.5%。無憂驛站還成功調處涉企矛盾48起,化解涉企涉商群體事件10余起,發現整改隱患43個,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55件,確保“平安和諧不出事、矛盾糾紛不出樓、就近服務不跑路、治理電詐不缺位”,高效服務樓宇經濟健康發展。
為了打通司法最后一公里,青羊區法院全面開啟了集云調解、云審判、云簽約、云執行、云普法于一體的“云法庭”模式,在線立案10737件、遠程調解1097件、電子送達25286件,滿足人民群眾多元、高效、便捷的解紛需求。去年3月,青羊區法院通過在線視頻方式,現場連線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管部,開啟了《金融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工作方案》的“云簽約”模式。同年4月,青羊區法院院長謝立新擔任審判長,“云端”公開開庭審理一起職務犯罪案,被告人朱某某、李某在看守所內通過遠程視頻“同屏”參加庭審。同月,青羊區法院前往中國成都人力資源產業園,開展處理勞動爭議糾紛在線云講座,直播收視突破1萬余人次。2020年6月,青羊區法院通過“和合智解”e調解平臺快速便捷高效化解一起當事人身在國外的離婚糾紛。同時,青羊區法院主動轉變工作思維,積極推進網絡拍賣,全年網絡司法拍賣成交1376件,成交金額達9.74億,溢價率達47.3%。
“在 ‘新起點學校,入矯我們叫做入學,結矯叫做畢業,從一點一滴上讓社區矯正對象排除心理抗拒。”王山鶴告訴記者,青羊區司法局以社區矯正對象的教育改造為突破口,成立了成都市首家社區矯正教育機構——“新起點”學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兼結合”的工作格局。學校在全區設立三個教學點,蘇坡司法所為教學點之一。
“新起點”學校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區司法局購買矯正事務所的除社區矯正執法工作以外的專業化工作,主要包括集中學習和勞動、疏導心理情緒、恢復和發展社會功能、引導就學就業等項目。學校包含教育和心理矯正、幫扶救助協調及志愿服務、未成年人工作三個辦公室,開設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心理健康、公益勞動四門必修課程。學校師資主要由職業師資(包括司法所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工作者)、專業師資(包括公、檢、法、監獄部門的相關工作者以及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志愿者師資(離退休老干部、在校大學生等)組成。學校把日常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結合,分入矯、矯正期間、解矯三個階段開展教育。在課程設計上重點突出法律知識教育,在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過程中使矯正對象受到更深層的感染。
針對社區矯正對象中的未成年群體,學校安排了符合未成年人年齡和心理特征的學習教育和勞動活動。該活動在對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與成年社區矯正對象風險隔離的同時,有助于未成年社區矯正對象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其以全新、健康的面貌回歸學校或社會。同時,為了讓社區矯正對象牢固掌握所學知識,針對文化水平、年齡結構、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度等的不同,學校準備了不同難度、不同內容的試題,確保每個社區矯正對象都能在其可接受知識范圍內逐步提高法律意識。
“新起點”學校成立至今,開展集中教育200余次,社區矯正對象受教育率達100%。通過這一平臺有效促進了社區矯正對象認罪悔罪、自我發展和服務社會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社區矯正對象的法律意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邁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