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蘭
(成都市龍泉驛區和平小學校,四川 成都 610000)
語言教育囊括了與語言有關的學習行為和教導行為兩個范疇,涉及了寫作、閱讀、繪畫、聽寫語法、語匯、語音、文字形態等的內容。但正處于幼兒園教育階段的幼兒本身的語文能力和語文基礎相對較弱,即便教師根據幼兒園教育要求來進行相關的教育活動,仍然是很難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語言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教師就必須要立足于當下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現狀,對實際的教育活動內容進行優化,盡可能的利用幼兒感興趣的元素來全面激發幼兒的參與度和積極性。然后,在引進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方式和手段,鼓勵幼兒循序漸進、不斷深入的進行學習和實踐。這樣才能為后續的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深入開展營造輕松和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當下的幼兒園教育過程當中,雖然部分的教師認識到語言教育的重要性,也根據具體的要求開展了一系列的語言教育活動,但卻沒有有效的對語言教育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創新,這很容易使幼兒對千篇一律的活動產生厭倦和抵觸。另外,有的教師為了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語言教育效果,往往會進行語言教育活動的規范化和固定化設計,對幼兒在任何的時間、情景、課堂當中要交流的語言進行明確的規定,要求幼兒必須要根據某個固定的模式來進行溝通交流和實踐活動。這樣不僅會嚴重影響幼兒多樣性語言能力提升,還會使幼兒形成固化的語言思維。有的教師習慣于利用滿堂灌的單向教學模式來開展實際的語言教育活動教學,沒有引進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術,也沒有結合活動教學進度來對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在幼兒只能夠被動的接受相關知識的學習的情況之下,自身的語言能力和早期閱讀能力的提升將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
在開展實際的語言活動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要充分的了解不同層次幼兒的接受能力、年齡層特征、語言最近發展期、語言發展敏感期等方面的情況,參考優秀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案例制定,具有較高科學性和可行性的語言教育目標,并以此為導向來進行語言教育活動的安排。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還必須要充分的遵循因情施教、因材施教的原則引入一些與早期閱讀活動、聽說游戲、文學作品學習活動、講述活動、談話活動有關的多元性內容,結合幼兒的日常交往情境和學習經驗來進行相關的話題設計,引導幼兒從不同的角度層次入手來進行思考,嘗試用口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或情感。另外,教師也可以在充分的考慮幼兒階段的教育特征和幼兒學習特點的情況之下,為幼兒設置具有趣味性和代入感的語言活動,例如,風婆婆和小樹(體育活動)、種子的秘密、認識空氣(科學活動)、小蝌蚪找媽媽、會打噴嚏的帽子(故事活動)、尋找春天的蹤跡(實踐活動)等,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學習傾向和喜好參與其中,并且結合活動主題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點撥和指導。
幼兒階段的幼兒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想象力、聯想能力,但自身的生活閱歷、學習經驗、語言基礎較為有限,很難通過直觀的活動和引導來掌握相關的語言知識。為了能夠使每個幼兒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并全面的調動幼兒的語言情感和思維,教師就需要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情景教學模式,利用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的趣味元素來為幼兒呈現和語言教育活動有關的情境。然后,在充分的結合活動主題和情節內容來引導幼兒進行交流,引導幼兒在具體環境下進行探究和游戲。
例如,在培養幼兒的語言邏輯和表述能力時,教師可以向幼兒播放《丑小鴨》的動畫視頻,引導幼兒認真仔細的進行觀看,從不同角度入手來進行思考,嘗試利用自己的話來講述故事。為了加深幼兒對成長的感知,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分別選擇故事當中的不同角色,根據故事情節在課堂上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利用直觀的表演和情景再現來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和交流欲望,并深入的引導幼兒進行語言學習。教師也可以充分的考慮幼兒的旅游經驗,在課堂上設置“世界各地的名勝古跡”的活動,讓幼兒在課堂上展示自己與家人旅游的照片,或引導幼兒觀看與某個著名景點有關的視頻,要求幼兒分別扮演游客和小導游,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進行交談和互動。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幼兒對語言和生活常識的認知,同時也能夠充分的突出幼兒的課堂主體地位。
在開展實際的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過程當中,教師需要充分的考慮不同年齡階段幼兒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學習能力、交流水平、語言基礎等方面的差異,圍繞語言教育活動的主旨和中心,設置一系列的分層語文學習任務和多樣性的語文實踐活動。另外,教師還需要充分的考慮幼兒的學習特征和學習規律,有針對性的在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引入先進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將6~8個幼兒劃分的同一個小組之后,結合小組幼兒的個性和共性來進行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規劃和組織,并在實際的談話、閱讀和游戲當中滲透語言教育。此外,教師除了在課堂教學當中增加一些語言教育活動之外,還可以充分的考慮幼兒的成長規律和階段特征,開展一系列的話劇表演、主題演講、朗讀大賽,引導幼兒學會正確的進行表達和轉述。或者和幼兒的家長進行溝通,開展一系列的親子閱讀、親子交流、親子游戲活動,借助家長的力量來引導幼兒更好的進行語言學習。以確保每一個幼兒的綜合交流能力與語言素質能夠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
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和要求,在此情況下,教師需要對幼兒園教育特色進行全面的了解,充分的根據教學大綱來進行基礎文化知識的教學的設計,并在其中有效的參加一些語言教育內容。另外,教師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出發來進行語言教學問題的思考,充分的將幼兒作為教育的中心和主體,巧妙的設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適應性的語言教學活動,引導幼兒以個人或小組積極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這樣不僅能夠使每個幼兒都能夠掌握正確的語言技巧和語用方法,同時也能夠為幼兒園語言活動教學的深入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