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云南省普洱市景東縣漫灣鎮(zhèn)中心小學;云南 普洱 676217)
21世紀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人的生命意識凸顯。近年來,在青少年學生中出現(xiàn)了虐待生命的現(xiàn)象。人們不禁要問:現(xiàn)在的學生到底怎么了?不管是自殺、校園暴力還是殘害動物,都折射出了當今部分青少年情感的荒漠,以及對生命的漠視與踐踏。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這與我國生命教育落實不到位有關。
如果說生命價值的存在及其重要意義是倡導生命教育的內在依據(jù),那么生命意識凸顯則是開展生命教育的現(xiàn)實背景。
生命的價值要求我們必須關注生命、熱愛生命和珍惜生命。就教育而言,最基本的是要教育學生理解生命的價值,懂得尊重生命。然而遺憾的是,在以往相當長的時期,在我們的教育觀念中,忽視了具體實在的生命教育,難以使孩子們養(yǎng)成對具體生命,對大自然、家人、鄰里、同學等的愛心與同情,也無法收獲愛心所帶來的真誠回報。殊不知,21世紀高素質人才的最基本的現(xiàn)實,是個體生命的健康存在。
1968年,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首次明確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美國倡導和實踐生命教育思想。日本于1989年修訂的新《教學大綱》,針對青少年自殺、欺侮、殺人、破壞自然環(huán)境、浪費等日益嚴重的現(xiàn)象,明確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對生命的敬畏之觀念來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自殺率上升,有關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突遇一點挫折、打擊,青少年就選擇終結生命作為解決的一種方式。這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還跟社會、學校、家庭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落實不到位有關。鑒于此,我們呼喚生命教育。
所謂生命教育,是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的生命價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激發(fā)學生對終極信仰的追求,滋養(yǎng)學生的關愛情懷。它表現(xiàn)為三個層次:即生存教育、生命價值教育和死亡教育,從而更加珍惜生命。與其他教育一樣,生命教育也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因此,它的實施與開展需要多方面的配合。
學校生命教育就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發(fā)展知識的教育。讓他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地認識,也對他人的生命抱有珍惜和尊重的態(tài)度;并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培養(yǎng)對社會及他人,弱勢群體的愛心;使學生在人格上健全發(fā)展。學校教育不是單純的理論灌輸,也不是單純的說教,它還應包括讓學生親自實踐,在實踐行動中體味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所以學校生命教育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旋律。
1.學校應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環(huán)境,開展內容健康受廣大學生喜愛的校園活動,并將尊重生命作為一切教育的核心。教師在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注意幫助學生解放心靈,讓學生個性在校園中有所張揚和釋放,喚醒他們的發(fā)展意識,讓學生有機會融入自然與萬物對話交流,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有寬廣的胸懷和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期待。
2.學校教育要把生命教育引入課堂。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從哪里來,生命短暫,但過程精彩;認識到生命雖然最終是死亡,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卻會因為每個人的不同選擇而變得不同;認識到生命是需要經(jīng)受考驗的。在教育中教會學生維護自己生命的權利,教會學生處理好生命與自我的關系,生命與他人的關系,生命與社會的關系,生命與自然的關系。
3.學校老師要修煉自身的言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向教師學習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教育語言,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教師要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并用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言行;教師應具備精湛的業(yè)務水平和廣博的學識,并懂得真誠對待學生,關心學生,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教師要尊重學生,以尊重換回學生的自尊和對他人的尊重。正如全國希望工程教育專家張錦堂校長培訓教師報告中的一句話:“教育是師生在同一時空進行生命與生命的交流和溝通?!?/p>
當今,很多孩子不懂得尊重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不懂得關愛他人,不為別人著想,這里面有來自家庭的因素。首先,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第二代獨生子女,六個家庭成員照顧一個,大人付出很多心血,而不求孩子回報,時間一久,孩子腦海中形成“家長這樣做是理所應當?shù)?。”根本不想自己幸福的成長是家長在關愛、照顧在對自己付出,也使孩子失去了承受挫折和失敗的韌性,容易產(chǎn)生輕生念頭。其次,生存的壓力讓家長越來越只重視對孩子的成才教育。成長于這種環(huán)境的孩子很難懂得自己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只一味的按父母要求來做。所以說,生命教育家庭有不可推御的責任和不容忽視的作用。如果家庭缺少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容易使孩子產(chǎn)生孤獨感,也容易產(chǎn)生毀滅的行為。
1.家長在生活中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家庭事,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讓孩子在分享和承擔中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也是對父母的一種責任。
2.家長在生活中多留給孩子與自己交流的時間,傾聽孩子心聲,關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讓孩子懂得生命只有一次,是人生最寶貴的。并教會孩子珍惜和感恩。
3.家長要給孩子處理、解決問題的機會,不能包攬?zhí)?。讓孩子在處理問題的實踐中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危機,勇敢的面對現(xiàn)實,增強抗挫折承受力,讓孩子學會自我心理調整和自我控制的方法。
青少年自制能力相對較差,社會對其生命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生命教育先行一步,那么也許就不會出現(xiàn)“三鹿奶粉”事件,也不會出現(xiàn)假疫苗讓兒童致殘。而面對千千萬萬幼兒的生命,如果那些企業(yè)稍稍有一絲對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悲劇就不會發(fā)生。所以說我們的家庭、學校、社會真誠、熱切地呼喚生命教育,敬畏生命,不僅關愛自己生命,同時,也關愛他人生命。
21世紀,時代不需要催生英雄,卻要呼喚生命教育,源于對生命價值的認識:人的生命的不可替代性、人的生命的不可逆性和人的生命的基礎性。從社會發(fā)展角度看,沒有了生命個體的存在,就不會有社會歷史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所有的人類活動。從這個意義上講,人的生命價值就在于它是人類創(chuàng)造和實施一切價值的前提與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