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娟
(安徽省阜陽市開發區京九路辦事處 潁南小學,安徽 阜陽 236000)
有效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擴容知識儲備量,夯實基礎學習能力,助力全面發展。就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實情況,仍有較多不足,倘若墨守成規,教學質量就會達不到預期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結合新課改的形勢要求,改進思想認識,找到符合新形勢的教學方法,用新眼光看待新問題,有效的實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策略,使教學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更加切合實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門基礎性教學,它著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學會閱讀方法、邏輯思維和綜合素養的提升,并利用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習更廣泛的知識內容,達到提升內在能力的教學目的。然而,現實情況卻是教學方法不得當,大部分教師多以應試教育為主,過分的強調結果,僅用成績的高低來評價學生。這樣一來,教師和學生都只注重量的改變,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就是老師教什么我學什么,老師說什么我聽什么,缺乏主動意識,限制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長遠考慮,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1]。
小學是整個學生時代打基礎的時期,可以說這個時期養成的學習方法、思維習慣等將在今后的學習、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僅拿閱讀來說,如果這個時期就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對于今后的學習就會有利許多。閱讀即是思考的過程,也是學習課內外知識的良好途徑,然而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僅以題目答案為標準,僅以答對題目為目的,圈定思考范圍,畫地為牢,這樣做恰恰制約了學生們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思維的發散性。
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文化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有效的閱讀教學,可以使學生從小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德、智、體、美、勞得到綜合發展。“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蘊含著大量的中華傳統文化,閱讀可將古老文明中國的文化得到更好地傳承,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的作品,在這些作品中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涵、以及作者的愛國情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習這些美文,再注入德育教育的思想,利用這些好的作品對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教育,將會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既要教會學生語文知識,也要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優化語文的教學[2]。
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拋出一些能夠讓學生發揮自主思維的問題來增加帶入感,引導學生融入情景中,給學生們更加自由的思維空間。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將會提升,進而激發學生通過更多的有效閱讀來豐富自己。同時,問答的形式也會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在課堂里形成一個無限大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可以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感受更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進而達到教學目的。
舉個例子,在教課文《長城和運河》的過程中,課文寫道:我駕駛者飛機航行在祖國的藍天,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像巨龍穿行在大地,連綿起伏,曲折蜿蜒。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文中提到萬里長城,此時引出一個話題“誰去過長城?”這樣的問題一出,學生們就會開始回憶自己的經歷,去過長城的同學也會開始描述自己見到的長城的景色,當學生們講述過后,還可以再追問一個問題,比如“長城是什么時期開始建造的?”這樣,隨著問題的不斷深入,學生也會跟著更進一步的學習與思考,最后真正了解并掌握關于長城的一些基本知識。這樣拋出問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的方法,由淺入深,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同時提高了閱讀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托教學內容,架設更廣闊的、合理的思維空間,利用學生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變被動聽講為主動求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了興趣,那么他們的關注點就會被吸引到教學內容上來,真正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望[3]。
比如,在講《走,我們去植樹》這篇課文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作業,讓學生們寫一篇關于植樹的作文。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寫的作文進行朗讀,讓學生之間進行互評,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當學生們的情緒被調動起來后,可以組織學生演情景劇,從寫植樹的作文過渡到思考為什么要植樹的問題上來。這樣,學生們就可以在更加自由的思維空間里,充分的思考,最后理解課文中講述的植樹的意義。通過這樣的教學,不但使課堂氛圍輕松活躍,還讓學生從被動聽講變成了主動參與。學生們在寫作文,演情景劇的過程中,充分發散思維,并在這其中不斷的吸取新的知識,有助于閱讀教學策略的有效實施。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不但能夠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語言表述、自主思考等多方面能力,還能夠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思維習慣。教師在教學中,也要不斷學習,吸收先進的,科學的施教方法,合理的改進教學方式,為學生創造更自由、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夠愛上閱讀,主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