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娟
(山西省長治市歌舞劇團,山西 長治 046011)
舞蹈藝術是以人體的肢體動作為手段所塑造出的一種飽滿主體情思的,可被人直接感知的動態形象的文化表現形式,文化作為人民精神的結晶以及勞動成果的沉淀,其具有濃厚的藝術價值。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更高,尤其作為廣大的農村地區,更需要優秀文化的熏陶與感染,在閑暇之余提升農民的精神價值,讓其樹立高尚的情操,通過舞蹈以及舞蹈中所傳達的人物精神等影響農民的精神生活。
體制機制是保證政策落實的基礎,要讓送戲下鄉服務常態化發展就必須要建立完善的體制機制作為保障,這樣才能讓送戲下鄉長久化、持續化,讓廣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多樣化以及豐富化。由于我國的舞蹈藝術歷經千年而不衰,其中展示了廣大人民的勞動結晶以及對生活的美好向往等,因此受到了民眾的喜愛。送戲下鄉也成為更加適合基層民眾文化教育的形式,成為一種文化傳播的長期項目。首先,政府應該加大資金、人員以及技術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將送戲下鄉所需的經費納入到政府年度預算中,保證送戲下鄉能夠順利進行。其次,政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引導民眾積極參與到送戲下鄉項目中,調動基層民眾的積極性與熱情,這樣才能保證送戲下鄉文化服務的效果最大化,民眾接受精神教育的積極長久化。此外,政府還應該積極吸引以及鼓勵社會各界的力量,興辦文化實體,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為基層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文化服務形式。
送戲下鄉不能忽視基層群眾的意見,更不能高高在上,而遠離群眾的真實生活,送戲下鄉應該緊密結合基層群眾對文化服務的向往與愛好等,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服務思路,為基層群眾提供適合的文化服務內容。首先,送戲下鄉應該做好調查,仔細研究并廣泛搜集群眾的意見與需求,借助大數據以及信息技術等,將當地的政府網站作為信息的搜集平臺,通過民眾信箱以及投票等形式,確定送戲下鄉的內容并積極調整文化服務的形式等,這樣送戲下鄉才能符合群眾的訴求與愿望,表達出群眾的呼聲。其次,在送戲下鄉文化服務節目的選取與展示方面,還應該提供健康向上,傳播正能量的文化服務,不能讓低俗、迂腐的內容混進送戲下鄉的隊伍中,始終堅持馬列主義,從而促進文化惠民的實現。
送戲下鄉文化服務新常態發展離不開有效的監督與管理,首先,政府部門要確保送戲下鄉活動中資金使用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防止送戲下鄉投入資金的濫用與泛用,確保資金能夠全部投入到送戲下鄉文化服務中,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其次,政府部門還應該對送戲下鄉的形式以及內容等方面加強監管,嚴格落實十九大會議中提出的文化強國精神,讓送戲下鄉真正成為基層民眾的精神生活;同時還應該防止迂腐以及低俗的內容流入到送戲下鄉項目中,監督并提升送戲下鄉的文化服務內涵與作用。此外,還應該加強對送戲下鄉工作人員專業性以及創新性的培訓力度,定期開展送戲下鄉文化服務研討會以及座談會等,邀請高校的教授以及專家等指導送戲下鄉文化服務工作,確保送戲下鄉更科學、更合理。同時送戲下鄉工作人員還應該積極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將中國的舞蹈藝術展現給基層民眾,為其樹立學習的榜樣,從思想道德方面感染基層群眾,潛移默化的提升基層民眾的精神價值。另外,送戲下鄉工作人員還應該積極創新,將民族舞蹈中的傳統價值與現代舞蹈形式相結合,與時俱進,為基層民眾提供不一樣的文化體驗與感受,讓送戲下鄉文化服務從民眾的愿望出發。這樣送戲下鄉文化服務才能實現常態化發展,不斷為我國的惠民項目發光發熱。
文化是民眾精神生活的積淀,在文化強國的倡導下,我國對文化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目標,其中作為重要的惠民工程的送戲下鄉活動,是陶冶基層群眾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送戲下鄉活動滿足了基層群眾對文化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同時送戲下鄉活動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首先,送戲下鄉文化服務要實現新常態必須要建立完善的保障體制機制,確保送戲下鄉能夠有序進行,投入所需的資金、人力、技術設備等,為惠民項目發光、發熱。其次,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將群眾的切身利益作為送戲下鄉活動的核心與基礎,為基層民眾提供適合的文化內容與形式。此外,政府部門還應該加強監督與管理,促進送戲下鄉活動的科學性與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