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瑞省
(青島聚好聯科技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物聯網被稱為是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產業浪潮,它最初是在1999年由美國提出,主要是指基于互聯網平臺,利用無線數據通信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和激光掃描技術等將物品與互聯網連接并進行信息交換,以實現智能化識別、跟蹤、定位、監控及管理的網絡概念。
財務管理主要是指企業通過對財務活動進行核算并對其所涉及的財務關系進行統籌協調的一項具有綜合性的管理工作。目前對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主要界定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在實務中財務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權型、分權型和集權與分權相結合的綜合模式。
物聯網感知的全面性,體現在利用射頻識別、傳感器、二維碼等隨時隨地獲取物體的信息上。其中的一個關鍵詞即為“物體”,而物體又是無處不在的,其所發生的行為更是千變萬化,這就使得企業的財務任務變得繁重而艱巨。一次簡單的交易,其背后的資金流動狀況、客戶的反映情況、運輸費用、手續費用等等,都隱含著大量信息。再如要對資產進行定價,則影響因素包括市場利率、期間利潤等,其在物聯網時代下的復雜化使得這些信息難以準確取得。信息的獲取程度,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而物聯網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在許多行業的應用中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企業如果與供應商、銀行、運輸等部門大力合作,可以打破行業、區域、部門之間的壁壘,促進資源共享,因此企業的財務管理將會顧及到越來越多的方面,財務管理體系也將趨于完善。
物聯網處理的智能化特點,即利用云計算,模糊識別等各種智能計算技術,對大量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對物體實施智能化的控制。隨著物智能化的發展和物與網絡的鏈接,不僅人的行為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信息,而且物的行為也產生海量的數據信息。這些數據不僅僅是數字數據等結構化數據,還有聲音、圖像等非結構化數據。由于企業財務大數據處理條件的困難,這些大數據的處理必須應用智能云計算的模式。對于到底什么是云計算,至少可以找到上百種解釋。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定義: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企業采用這種云計算模式,可以大大提升數據信息和資料的管理效率。
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物聯網的應用是大勢所趨。企業應該放眼未來,加強物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提升財務管理的效率和質量。首先,企業應在存貨、記賬憑證等對象中嵌入智能標簽,標簽里含有該對象所有信息,然后采用RFID等技術,標識并區分對象個體。其次,應使用多種類型的傳感器和分布廣泛的傳感器網絡,以實現對某個對象的實時狀態的獲取和特定對象行為的監控。第三,完善或引進網絡管理系統和云計算平臺,對獲得的數據進行決策,實現財務管理的控制和反饋。當然,物聯網技術也在不斷完善,企業應根據自身需要進行財務軟件和硬件的更新改造,既不能不顧收益地大量投資于物聯網的使用,也不能目光短淺地故步自封。
理論界中,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股東財富最大化和企業價值最大化兩種主流觀點。由于后者量化難度較大,加之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等因素,實務中多把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而物聯網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在許多行業的應用具有很大的交叉性,企業只有以開放的心態與供應商、銀行、運輸等部門通力合作,打破行業、地區、部門之間的壁壘,促進資源共享,才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享受物聯網所帶來的效益和便捷。一方面是許多企業難以獨自承擔的高成本,一方面是物聯網帶來的高收益,合作無疑是企業最好的選擇。這種情況下,企業更應該兼顧各方利益,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
物聯網技術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效、便捷、知識共享。但由于網絡問題的不斷出現,必須建立安全保障機制,在國家鼓勵物聯網時代背景下,必須順應科技產業融合發展趨勢,企業要隨時更新企業管理理念,建立動態財務管理大數據平臺,改變傳統的企業組織架構,構建符合財務管理大數據平臺建設的企業組織架構。第一,要做好橫向比較,就是行業內所有同類型的企業要建立財務管理大數據平臺,可以分享先進企業財務管理經驗和教訓,以此來完善企業財務管理知識;第二,要做好縱向比較,對于本行業之外的其他領域,應當相互借鑒,共同學習,對各種知識的融會貫通,構建豐富的財務管理大數據平臺。
總之,物聯網時代下財務管理的創新,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對于物聯網技術要靈活運用,更新企業財務管理理念,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培養,細化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流程,完善企業財務管理大數據平臺,更好的開發企業財務管理智能化系統,從而滿足企業對財務管理系統的需要,提高企業運作效率,實現企業的高效競爭,推動企業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