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
(四川省興文第二中學校,四川 宜賓 644000)
根據有效性的概念指出,構建有效的教學課堂就是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知識,還要將學習的過程情感化和生動化起來,引導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通過打動學生的內心來構建有效教學課堂就成為了主要的策略。基于此,筆者深入研究了有效教學與歷史課堂教學的關聯性,提出了下列關于構建高中歷史有效教學課堂的想法,希望能夠給廣大同仁帶去啟發,推動高中歷史教學邁上新的臺階。
教師教學思維與學科內涵的高度契合和匹配可以有效的放大教學策略的優勢,并將學科的內涵充分的挖掘和展現出來。歷史教學中,只有教師具備了歷史學科相關的精神、思維和品質,才能真正感染學生,推動教學活動具備歷史魅力和特征。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堅持自己教學觀點的潮流性和正確性,堅持與主流教學觀點一致,避免個人教學想法、創意、標準的滯后,為學生帶去與時代發展相一致的精神與內容。另一方面,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們,必須以堅持正確客觀的歷史精神為主要原則來開展教學活動。首先,我們要做到歷史唯物,用事實來引出和證明論點,用歷史來說明和判斷社會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唯物史觀。其次,我們要做到理性客觀,以發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辯證的眼光來對待歷史,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品質。最后,教師還要堅持史觀教學,推動學生的歷史學習過程和結果更具有價值和意義。只有教師做到了堅持歷史態度教歷史,才能感染學生的學習情緒,為有效教學做好準備。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是教師教學展開圍繞的中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是對素質教育觀點的實踐,更是對有效教學中人文因素的強調和突出。首先,作為教師的我們要重視學生在問答互動、意見發表、內容拓展方面的能力培養,即積極給予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其次,我們要弱化教師的領導者形象,逐漸從臺前走到幕后,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發揮創意來打造屬于自己的課堂。
師生的高效合作為有效教學的實現帶來了又一條思路。作為參與歷史教學活動的兩個中心人物,師生之間的合作聯系可以放大雙方的優勢,形成強強聯合優勢加倍的局面。因此,教師應當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氛圍、合作教學情境、角色互換教學環節,以教師成熟豐富的經驗來填補學生歷史認知上的空缺,以學生新奇的想法創意、主觀的發展需求來優化教師的語言和實踐策略。通過師生之間的合作,歷史教學必定能夠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突出效果。
對學生來說,教材是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習的根本,所以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現有效的教學,就必須要緊密圍繞教材進行解讀和教學方案設計。首先,教師要讀懂教材。高中歷史教材中整合的內容多且雜,時間空間跨度大,所以需要教師對教材進行一定的重新組合。同時,針對教材中出現的案例、概念、問題、貼士等,教師都要認真閱讀和思考,對重點內容進行勾畫分析。其次,教師要用好教材。教師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PPT、選擇微視頻、設計練習題是最基礎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的印象,并形成良好的知識運用和記憶體系。最后,教師要進行合理的教材延伸。為了將教材中出現的概念、名詞講解清楚,教師要從課外的參考文獻、案例中截取相關的部分,為解析難點做好準備。
很多時候教師個人的能力尚不足以應對歷史教學中多變的因素,所以適時借用輔助工具教學也是一條較好的出路。一方面,教師運用工具教學時要堅持一個“優”字,教師應當從自己教學的實際出發,將多媒體、掛圖、地圖等的選擇最優化,既保證其能夠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服務,又不影響進度和時間效率。另一方面,教師運用工具教學時要堅持一個“合”字。工具的綜合運用往往能夠取得單一運用所不能達到的效果,例如板書和多媒體的相互完善,學生自制的年代尺和教師制作的大事年表之間有效的思維轉換等。借助對工具的優化選擇和綜合運用,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發現不一樣的歷史新面貌,從而增強課堂教學中的趣味氛圍。
實踐是達成有效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既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活學活用,使之成為生活行為指導意見的一部分,又能夠在實踐中強化基本的歷史素養和精神品質,推動學生課內學習有效性進一步提高。舉個簡單例子,在上到《中外歷史人物評說》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以“非暴力不合作”為主題,讓學生組隊開展實踐調查活動。期間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查閱文獻資料、與別組交流信息、與教師探討,最終形成一份較為完整的任務調查研究報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歷史調查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等都能夠得到一定的提升,從而為有效教學課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礎。
“學中用”和“用中學”是教學的基本目標和歸宿,針對高中生的教學,相比較于強調如何讓學生記住知識點,更應當強調如何形成對學生歷史態度、實踐、能力的提升策略。因此教師既要做到鼓勵學生從教材、課堂走向生活、實踐,形成歷史指導型的生活與學習,又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汲取歷史學習的養分,將自己的歷史學習過程變得生活化、實踐化起來,有效實現對歷史學習價值的升華。長此以往,學生的成長能夠推動有效教學目標進一步達成。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教學中達成有效教學的目標并不是一件難事,但也并非是簡單嘗試過后就能實現的簡單任務。這一性質決定了我們教師的教學必須要兼具技巧性和嚴謹性,并在不斷的探索實踐和認真總結后為這一目標的實現積累足夠的經驗和創意。當然,教學作為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還需要教師努力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興趣,以發揮學生高效的主觀能動性來推動有效教學課堂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