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梅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三中學,吉林 德惠 130300)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是教育教學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意味著要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結合信息技術的運用,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指出,“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的深刻影響。”以音樂學科為例,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提高教學效益,但在目前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對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出現種種迷惘和困惑,存在很多問題,需要引起重視,采取相應對策。
(一)是忽略學科特點,導致教學質量降低。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強調信息技術服務于學科教學,而不是主導教學、抹殺學科特點,不能忽視實際、花大力氣地把重點放在課件制作上。以八年級下京劇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利用課件介紹京劇歷史、人物風格、唱腔特點等,然后給同學們聽幾段課本上的京劇選段,最后分析一下京劇特點。這樣一堂課枯燥乏味,學生聽的無趣,老師講的也沒精神,無法調動全體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中來。
(二)是目標定位不準,導致教學目標流產。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最終目的是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老師為了突出體現信息技術的優勢,盲目添加大量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影片等,追求課件高精尖和界面美觀,導致教學內容主次不分、教學目標不明確。如《長江之歌》這一課,教師精心設計了課件,學生不停感嘆畫面優美,課堂氣氛異常激烈,但一堂課下來,聽課教師搞不清這節課主要講了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
(三)是教學設計不當,導致學生思維狹窄。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是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轉換,有經驗的教師總會留下足夠時間空間讓學生思考、想象、理解,實現思維能力培養。但許多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設計時,固化整個課件結構和問題“標準”答案;學生按預設模式學習,沒有足夠時間深入思考,只能順應教師思維方式簡單作答,演變成另一種“灌輸”。如學習《影視歌曲》這一單元時,需要學生理解影視音樂作用、體驗音樂情緒,特別是《辛德勒名單》這課確實有些難度,學生往往只是看了課件畫面、聽了音樂,卻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達不到預期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強調的是整合和融入,是基于全局觀和系統觀的,需要考慮整個課程的整體效果,而不是孤立的知識點。要考慮整節課、甚至整個單元,強調采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方法來進行教學設計。做好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我認為教師應該首先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密切結合學科教學特點,正視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的關聯。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指出,“信息技術課程的設置要考慮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和不同年齡階段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學科不同,對信息技術的需求也不同。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不是把音樂學科課程整合到信息技術中,而是把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學科教學中去支持音樂學科教學。以《辛德勒名單》為例,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融入到這堂課當中呢?教師選用了《西游記》豬八戒背媳婦片斷,作為百看不厭、每年都播出的經典電視劇,這個片斷是學生耳熟能詳的。在教師的問題提示和情景預設下,學生特別輕松就理解了音樂所表現出來的情緒,充分感受了人物的情緒變化,在輕松愉快氛圍中把知識學會了。因此,“整合”需要在新的教學環境中重新對教材教法進行深入分析,以便決定信息技術使用原則和方法。
(二)優化教學設計,以課件突顯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的目標。
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應該實現這樣的目標:在學科的教學時間里整合,既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優化學科教學提高教學效益,又借助學科載體學習并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學科學習問題。拿京劇這一單元為例,教師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媒體資源,從另一個角度出發,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中。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到網絡上搜索“臉譜”相關內容、了解基本常識,課堂上,結合京劇臉譜聽歌鑒賞,學生聽唱每一句歌詞時,想象對應的臉譜畫面和特點。“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叫喳喳……”盡可能的豐富學生的想象空間,也是一種音樂自我鑒賞的狀態,我們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和想象空間,就可以為音樂教學開辟更多途徑,從而創造良好教學氛圍,有效提升音樂課堂教學效果。這個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學習有關“臉譜”知識,還培養了學生收集、運用、歸納、整理信息的能力,有效優化了教學設計,實現了信息技術音樂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
(三)提高信息素養,加強信息技術與師生雙邊活動交互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課程整合的過程中,師生是共同的學習伙伴。針對部分教師及學生計算機知識相對匱乏的問題,首先,教師自身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教師還必須具備現代教育教學思想觀念,掌握先進的教學設計思想和方法。
總而言之,信息技術可以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具、一位全能的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只要教師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達到所需的學習效果。